红旗渠亮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2019-09-27   古都安阳

点击“古都安阳”,轻松关注!

图为大型成就展上的红旗渠展区(红旗渠风景区提供)

红旗渠亮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申喜山

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红旗渠亮相成就展,向祖国献礼。

图为大型成就展上的红旗渠展区(红旗渠风景区提供)

成就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时间顺序,逐年展示取得的伟大成就。展览由序厅、屹立东方(1949—1978年)、改革开放(1978—2012年)、走向复兴(2012—2019年)、人间正道组成,采用编年体形式,凸显“时光隧道”的观展体验,全方位展现了新中国走过的光辉历程。红旗渠精神展区通过一张张黑白照片和修渠人实物模型,向人们讲述震撼心灵的修渠故事和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为改变干旱缺水的恶劣生存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苦战十年,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具坏了自己修,石灰没有自己烧,水泥、炸药自己制,削平山头 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其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教材。

图为大型成就展上的红旗渠展区(红旗渠风景区提供)

红旗渠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个艰苦创业的中国故事。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开始,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干涸的大地,解决了50多万人吃水、50多万亩粮田灌溉的问题,改变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生存现状。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23日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他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70年后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要展示好、宣传好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感天动地的辉煌成就、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进。

(来源:安阳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