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松去蒋门神酒店里找茬,先是敲着桌子叫道:“卖酒的主人家在那里?”一个当头酒保打来两角酒,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著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又烫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咂一咂,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又烫一碗一等上色的好酒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
武松本来想以酒不好为借口掀桌子发飙,奈何蒋门神酒店的前台经理业务素质特别好,情商智商双高,把武松侍候得服服帖帖,一点毛病找不出来。只好另起楼灶。
武松喝了酒,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酒保道:“眼见得是个外乡蛮子,不省得了,在那里放屁!”武松问道:“你说甚么?”酒保道:“我们自说话,客人,你休管,自吃酒。”
有个问题小编一直不明白,前面武松百般找茬,酒保和蒋门神小妾都能从容面对,波澜不起,现在武松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为啥不姓李,小妾就勃然大怒,大骂武松“这厮”,来“讨野火”。厮的本意是取薪者, 一般与养结合,“析薪为厮,炊烹为养。”厮养者就是砍柴做饭的贱人。小厮本来应该砍自家的柴禾,烧自家的饭,但是有的小厮为了省钱,却满大街白拣柴禾,或者去别人家讨柴禾,这就叫“讨野火”,引申为占便宜。
所以这厮讨野火的意思就是,这个醉鬼怎么跑我这儿占便宜来了。
妇人生气也就罢了,关键是就连一向脾气好职业素养高的当头酒保听了这话,也生气了,跟着妇人骂武松是“外乡”“蛮子”,“不省的”,“放屁”。外乡就是乡下人,乡巴佬。蛮子是中原地区对南方未开化民族的蔑称,所谓南蛮是也。不省的就是不懂事,不晓得。放屁就是说话犹如空气中的有味气体。
小编于是更加纳闷了,武松就是随口问了句你为啥不姓李,怎么就招来又是这厮占便宜,又是不省得,又是放屁啥的,至于么?
原来武松并非随口一说,他是故意找茬,因为“为啥不姓李”并非一句好话,而是一句骂人话,意思是,你们老板娘以前是干风尘生意的吧?
清人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点出了其中妙义:“见其时妓家姓李者多”。原来宋时风尘女子起艺名,大多取李姓,比如后来宋江搞曲线招安求助的跟宋徽宗打得火热的东京上厅行首李师师。
武松不仅骂人家妓女,还让人家陪酒。武松道:“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
照说武松一个醉鬼,说了几句醉话,不理他就是了,为啥蒋门神娘子这么大有反应?只因武松戳中了人家痛处,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原来蒋门神娘子以前还真是干风尘生意的。
书中写道: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
瓦子又称“瓦舍”。南宋末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就是说一帮玩乐之徒来去匆匆,朝聚夕散,犹如房顶的瓦片一样飘忽不定,因此人们把他们的玩乐之地称为瓦子。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瓦肆伎艺有:小唱、嘌唱、傀儡、诸般杂剧、小说、讲史、散乐、影戏、弄虫蚁、诸般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等等。
顶老即指妓女、歌妓,乃宋、元、明时的调侃之语。明徐渭 《南词叙录》:“顶老,伎之诨名也。”元商衟 《一枝花·叹秀英》套曲:“生把俺殃及做顶老,为妓路刬地波波,忍耻包羞排场上坐。”《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这三个顶老陪钱,争养着那柳七官人 。”
为啥妓女被叫作顶老,徐克导演的电影《新龙门客栈》借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之口作了解释:点蜡烛。“点蜡烛”是旧时妓女初夜的专用名词,与顶老二字相互辉映,仔细意会,不由得让人心生悲凉之意。
所以蒋门神小妾以前是在孟州城西瓦子(顾名思义,还有东瓦子)唱说诸般宫调的歌妓。
看见妓女骂婊子,尤其人家还是个已经赎身从良的妓女,虽然下过海,但是已经上岸了,你还骂人家,给谁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