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武器我国曾经稀缺,如今储备300多亿颗,终于摆脱落后局面

2019-08-11     武器正能量

子弹在所有的武器弹药中算得上是一种应用最广泛,消耗也最快的类型了。近几十年来,我国从苏联吸取了大部分的制造经验,如今我国的子弹制造技术已经基本上和国外的水平保持一致,而且很多地方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子弹主要是5.8mm型的子弹,这种型号在1987年的时候研发,是我国独有的型号。相较于俄国的5.45mm子弹来说,我国的这种型号的子弹不仅初速度高,距离远,而且穿透力也很强。除此之外,我国的子弹在实际射击中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所以命中率也较高。但是俄国的5.45mm子弹杀伤力更大。

子弹主要包括轻弹和重弹两种,轻弹主要就是一般的弹口类型,重弹的话,我国主要采用了长尾椎,双弧形的弹头设计,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而在子弹尖头的位置则使用了硬钢心和厚底铅套的结构,可以保证弹头的稳定性,同时借鉴了苏联的5.45mm弹头的空腔结构,进一步提高子弹性能。轻弹主要配备的是普通的单兵武器,而重弹装备的则是射程较远的机枪和狙击枪。

我国的子弹研发已经发展地很迅速,但是和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子弹生产质量还有待提高,首先是性能方面还不够成熟,由于我国在工业技术方面的发展较晚,所以子弹的很多细节方面存在缺陷,不像美国可以依靠自己先进的加工技术,使得他们的达姆弹能够精确地改变弹头变形方式和大小,更加灵活地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其次,我国目前子弹研发的种类还不够多,而这一点在对于现代武器的研发是很有限制的,因为只有具备了先进的弹药,才能使武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不过关于子弹的研发也不能是一下子就做到的。毕竟我国开始研发这个方面的起步较晚,要知道抗战的时候我国不但子弹水平差,就连数量也是少得可怜。根据抗战留下的资料显示,在抗战时期,我国因为当时没有先进的重型武器,所以当时使用的最多的是机枪和手榴弹。当时中国的确有很多不同规模的子弹生产基地,但是在打仗期间要损耗的子弹量实在是太大了。

总结来看,从1937年到1941年,国内的进口和生产子弹数量平均每年2.8亿发、1942-1945年平均每年3.15亿发。国军当时军队大概有30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只有100发。

而且要知道日常的训练也是要用到子弹的,可是我国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实力去支撑,所以很多士兵都是仅仅熟悉了枪的性能,然后就去打了。所以上了战场之后只能一直被日军追着打,当时中国的一只步枪的子弹配备是30发左右,而日军单兵携带的子弹数就有200发,

所以相较于机枪武器,中国更喜欢用手榴弹这种武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党当时选择后方作战的原因了,围绕着村庄,山沟等偏僻的地方活动。因为直接上去拼实力根本没有用。不过正是因为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才造就了出那么多的神枪手。

据了解,当时我国军队击败一个日军平均只需要13发的子弹,而当时就算是专业的狙击手也需要30发子弹才能干掉一个敌人。幸好我国现在不再有以前那种窘迫的境地了,不仅生产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子弹的生产数量也提高了很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子弹储备量已经有了300多亿,而这并不包括我国日常训练时候使用的子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FWhgmwBvvf6VcSZlh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