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说:
昨天带土根去超市,路过糖果柜台的时候,土根照例指着巧克力要买,以前每次都要苦口婆心半天,但昨天当我说“下次买,家里有”时,土根竟脱口而出:“好的。”
我惊讶地看着他,怕是自己听错了吧!不禁感叹道,宝宝,你今天怎么那么乖啊!土根说,宝宝小时候不乖,现在乖!说完还得意地看看我。
娃的成长真的天天让人刮目相看。想起一年前的此时,我正经受着他痛苦的“2岁”阶段,同样是要买糖我不给,他坐在超市门口的地上足足和我对峙20分钟……
所以我想对正在经历“可怕的2岁”的妈妈说,别着急,慢慢来,只要坚守住“规则底线”,曙光就在眼前!
后台有不少妈妈问我关于2岁的教育,以及规则和爱的教育如何平衡,所以今天再和妈妈来聊聊我的经验,也是结合了土根的托班老师、意大利心理医生的建议,一定会对你有启发。
从宝宝2岁进入规则敏感期开始,就要开始持续不断坚定不移地给宝宝立规矩了。
可是2岁的娃也正处在Terrible 2阶段,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叛逆真的让立规矩之路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土根一直在用他小小的人格挑战我的权威。
那天我去接他幼儿园放学,幼儿园旁边是个超市,他一定要进去买东西吃。而那天我恰巧没带钱,跟土根解释了也没用,他自顾自就往超市走。
我拉起他让他坐回推车,他犟脾气上来就是要去超市。看我拦着他,他就往地上一坐,寒风里静坐示威给我看!
超市门口“静坐”的土根
我想把他抱起来,他就耍赖往地上躺;我给他讲道理,他沉默着两眼看向远方;于是我也沉默了让他自己想清楚,两个人陷入对峙僵局……大概双方僵持了20分钟,他站起来靠了靠推车,我立马给了台阶把他抱上车,默默地把他推走了……
在这场无声的战斗里,我是暂时赢了。但是我总觉得这件事哪里不太对,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刚好后来送土根去幼儿园看到一个讲座预告:《规则和任性》,哇,赶紧拉了土根爸去取经。这个意大利儿童心理专家的讲座提到了应对娃情绪失控的两个要点,我今天特别想和大家来说说。
要点1:一定要把规则立在事情发生前
讲座那天现场都是妈妈,只有我们家去了俩,我开玩笑跟土根爸说,也许是土根的顽皮程度让我们太想寻找解决方案吧,哈哈。
整个讲座里,儿童心理专家不断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一定要把规则立在事情发生的前面,而不是事后教育。
这就像孩子要经历人生的湍流,在下水之前,父母就要备好船只,让娃坐在“规则”的船上迎接人生的风浪;而不是把娃推下水,再给他扔下一条船,他可能爬不上去了……
心理专家的这个比喻我觉得太形象了,其中强调了两个要点:
1.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就是娃的权威,必须帮娃掌舵好这艘新船;
2.父母要预知可能会发生的风浪(问题),把规矩提前跟娃沟通好。
专家说,1岁以后的娃其实已经能听懂大部分信息了,2岁后的娃几乎什么都明白,他不听,不是不明白,而只是不想听。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娃好像听不懂哎,就不跟他解释,不沟通,事情发生了,再来跟他说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行,而是把沟通提前,这样娃遵循规则的效果会好很多。
要点2:用“我希望你怎么做”的句式,而不是“你要怎么做”
心理专家强调的第二点,是说当父母给娃下命令时,要用“我希望你怎么做”的句式,而不是“你要怎么做”。“我希望”的句式强调了“父母”的权威性。
这一点一开始让我有些疑惑,虽然我之前也写过父母的4种教育风格,只有这一种能给娃幸福,父母要在娃的生命之初扮演“权威者”的形象,但是我也会犹豫,在言语中表达“我希望你怎么做”,而不是“你要怎么做”(娃主动的意向),是不是太过“强调权威”了呢?
但和土根爸沟通下来,以及综合我和幼儿园老师、土根的私人医生平时的沟通了解,我最大的感受是,西方的教育里面,虽然看似有很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严格的规则之上的,教育者一直把“父母权威”放在嘴边(包括这个心理学者、土根的幼儿园老师和私人医生,都和我们家长父母强调过这一点),尤其是3岁之前的娃,一直走在自我和规矩的边缘,一边是小恶魔顽劣属性,一边是人间正道,他们要彰显自己的存在,要在和父母力量的博弈中赢得胜利!
幼儿园老师曾经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说过,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孩子往往会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比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
所以,这时候比拼的就是父母行为和价值观的正确性一致性,以及我们在孩子眼里的权威性。父母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第一向导。
用“我希望你怎么做”的句式,正是明确了父母权威的正确和不可动摇。(但“权威”不是“专制”哦,我理解的权威是恩威并施,温柔坚定;而专制更多的是独裁式的冷漠,这其中的度也是需要智慧去把控的)
超市那件事,也许这样做会更合理
结合心理专家的建议,我也反省了土根那天在超市门口静坐的事,其实是我没有给他一以贯之的明确规矩,即提前告诉他,每次回家路上,除非爸爸妈妈要去买东西,你不能自己擅自想要什么就去超市买,因为你还小,而且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会有车子过来很危险。
我后来每次送土根去幼儿园的路上就会跟他强调一遍,至少到现在为止再也没发生过“示威静坐”那样的事了。
这个套路其实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比如土根去幼儿园的时候一定不肯穿长袖外套(因为只爱他的短袖背心),给他两件长袖选择,他也宁死不屈。我尝试着提前一天睡前跟他沟通,妈妈希望你去幼儿园的时候能穿上外套,这样会很暖和,你也不会感冒。几次以后,土根有一天真的愿意妥协,乖乖把外套穿上再出发。
心理专家也说了,这个方法可能不会很快奏效,但是我们必须这样做,长期坚持下来,会看到教育成果——培养出一个有理有节又有自尊的娃。
Cindy最后说:
给一两岁的娃讲道理有时候真的是很崩溃的过程,因为你不确定他是不是听得懂;如果用吼的呢,他吼得比你还厉害。
就是在对待这样一个小怪物的时候,需要我们最多的耐心和智慧,心理专家的建议给了我们一个定心丸,其实娃都听得懂,只是他不想输。
在这一场权利的博弈里面,真正的输,是父母抵不住娃的哭闹先低头妥协,这是在自己打脸自己设定的规矩。父母的权威不是一夜之间丧失的,而是一点一点败下阵来。
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初最重要的行为标杆,我们必须坚守下来。
不过最后要留个彩蛋,3岁的土根,又有了新的哭闹技巧,我也在不停地思考和解决,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我的“升级打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