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与孩子相处时,你越是想让他乖乖听你的话,他越不听;但是你好好说话,他就会乖乖顺从。
教授李玫瑾说,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对你的态度。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1. 你越命令孩子,孩子越会反抗
不知道父母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对小孩说过这样强硬的话:
-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 别哭了,有啥好哭的!
- 不准挑食,把这个吃了!
家长们一直想告诉孩子,做一些大人认为对的事情,但是孩子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耐心,感觉孩子在挑战自己的底线,于是就用命令来强制孩子执行。
朱莉有一个正在上三年级的儿子小凯。
一天, 小凯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第一件事情就是跳到沙发上,拿起平板电脑,开始玩起游戏。
过了二十分钟,朱莉从厨房出来,看到正在玩游戏的孩子, 马上提高声音说道:“快去写作业!谁让你玩游戏的!”
小凯马上放下手里的平板电脑,走进自己的小房间。过了会儿,小房间里就传出了玻璃球掉在地上的声音,朱莉推门进去,看到孩子正在书桌前玩玩具。
朱莉严肃地问道:“作业写完了吗?”
小凯点了点头,表示作业已经完成了。
朱莉检查的时候,发现少了两张试卷,问小凯:“还有两张试卷呢?”
小凯说:“在学校做好了,没拿回来。”朱莉当然不相信,就说:“赶紧去学校把卷子拿回来!快去!”
小凯就生气了,大声地说道:“我不去!”
就像《小欢喜》中,董文洁动不动就名命令方一凡,结果呢?方一凡一个都听不进去。
还有季胜利命令季杨杨好好学习,按时回家吃饭,季杨杨也根本不放在心上。
因为你越是命令,越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做,我偏要做!
家长们应该把自己的定位和孩子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好好说话,好好沟通,别再命令孩子,他也许会好好听你的话。
2. 你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非常感人的小故事:
一个小男孩子看故事入了迷,故事里说有人给国王贡献了一条桌布,脏了不用洗,只用在火里一烧就干净了,原来这个桌布是石棉做的。
小男孩死活不相信居然有烧不着的布,男孩的爸爸为了给他演示,不顾妈妈的反对,拆了家里的电热杯,从里面拿出石棉,然后放到煤气灶上烧给他看。果然那块石棉没烧着,反而变白了。
从此小男孩知道了石棉燃点高这个事实。
20年过去了,爸爸在电话里问他,QQ为什么登录不了,怎么下载电影,为什么显示器不亮,电脑越来越慢是怎么回事。
每当他犯懒不想回答时,他就想起20年前的那个周末,在燃气灶上安静躺着的那块石棉。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开始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你。
还记得之前看《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次黄磊的女儿多多想把小狗带回家,黄磊不是特别同意,但是也没有直接拒绝多多。而是让多多去问妈妈的意见。
其实看微博不难发现,黄磊是一直把多多当大人看,不管是打耳洞,染头发,这些都是他尊重多多。因为尊重是无形中最有力量的爱。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若想要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就得先尊重孩子。
3. 和孩子一起商量,少些命令
做任何事,喜欢和孩子协商的父母都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也会养成主动跟父母沟通的好习惯。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说,孩子在看电视,你想提醒孩子去写作业,不要再大声呵斥说:“快去写作业,怎么还不去写作业?”
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写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
你要请孩子帮忙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说:“可以帮我把这个碗洗一下吗?”而不是说:“快帮我把碗洗下,赶紧把碗洗了这种话。”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因为孩子会觉得你在请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有关心过他的感受,有尊重过他。
育儿是种树,不仅要施肥,还要用心,他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着父母的样子,你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培养孩子,就先从改变自己的言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