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是很多家长特别头疼的问题。其实孩子愿意在你面前哭闹、发脾气说明他愿意跟你做正面的感情交流。 孩子的"发脾气"和"哈哈大笑"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差的时候,就会用发脾气来表达他的心情。
孩子发脾气,家长正确处理,其实在培养孩子的情商。
发脾气≠无理取闹
坏心情和好心情是一样的,都是生活中必然要经历的,就像生活也有两面,无法割舍和分裂。有时候小孩子发脾气爆发出来比憋着好,能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情感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的。
家长心情不好遇到小孩子闹脾气,就会觉得他无理取闹。小孩子生气说明他有心事,或者有受委屈的地方,大人们都会在被领导、被同事不被理解的时候委屈选择偷偷的难受,何况一个小孩子呢?试着为孩子想想,谁会好端端莫名开始发脾气呢?
无非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想宣泄负面情绪。
当孩子遇到情绪不佳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着训斥孩子"不要哭",而是接纳孩子的低落情绪,正确引导疏通。
孩子发脾气,处理不好,伤害大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家长是如何回应孩子的,关系到孩子未来如何处理情绪问题。
- 哭闹,父母马上妥协
每当孩子发脾气,一哭闹,父母就马上满足要求,这种做法就强化了这种行为,在小孩子生命早期就给他灌输这种行为——"你这种哭闹的方式是对的,并且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会答应你的需求"
如果不加以调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被以暴制暴的孩子
"你再打弟弟,我就打你"
"你再不乖乖吃饭,我就不给你吃了"
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以更多的控制和威胁来回应孩子,这只会让情况更加糟糕。
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孩子发脾气家长很难保持冷静对待,更容易打骂孩子,这种方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脾气。
而且,阿妈还发现,身边脾气暴躁的家长跟容易养出脾气暴躁的孩子。所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般来说,父母是怎么样的,看孩子就知道了。
- 被冷漠处理的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选择漠视,认为他哭累了、闹够了,就不会再哭再闹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长期被冷漠对待的孩子有可能养成两种极端,一种是过早懂事,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一种是很暴躁,不会控制情绪,容易歇斯底里。
无论哪一种,都让人心疼。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曾经提出:
决定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面对忽然而来的小脾气,做家长的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尤为重要。
孩子发脾气,如何正确处理
- 鼓励孩子发脾气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脾气"绝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大人发出"我无能为力,我很沮丧"等求救信号。因为他是孩子,所以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那么阿妈觉得首先要引导孩子告诉他"愤怒是可以有声的",而不是试着"无声解决掉这种难受"
对孩子说"感到生气没关系""你可以选择哭一会儿",而不是说"你不应该生气""憋回去,自己处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
视频内容是小女孩因为生气,憋得满脸通红,身体也紧绷着。她的对面,年轻的爸爸半蹲着,正耐心地用温柔的话语不停地安抚着小女孩。
整个过程,爸爸没有因为孩子生气而批评她,也没有一味哄着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谈的方式,温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沟通。
- 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并解决
克尔·汤普森、丹·金德伦、威廉·波洛克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尽管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有一个"情感词汇表",但父母们能对他们的孩子运用描述情感的词汇可能是极其重要的。
等到孩子愤怒的情绪淡了一些,可以尝试问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
"爸爸不让你买冰淇淋,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吗?"
"小朋友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既然不能吃冰淇淋的话,我们去吃点别的吧~吃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香蕉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说,你还没有玩够这个玩具,可以等一下再借给他玩好吗?"
面对一个随时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会抓狂。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孩子需要爱,尤其是他们最不值得爱的那些时候。
最后,请一定记得告诉他:我们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那个小小人儿,如果你不说,他还真就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