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七娘本尊
相信很多人昨晚都是一夜无眠。
每个人都应该对昨晚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我自己最忍受不了的是看到一个视频中抱着孩子的家长被追着打,就一句话,如果觉得在孩子面前实施暴力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任何对话毫无探讨空间。
对一切暴力都要谴责,对一切口号都警惕。
当然,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说,那就是关于“爱国心”这个事情。
昨晚的事件让所有中国人不能置身事外,同样包括了娱乐圈的明星。
有在ins上发表态度的艾福杰尼、Vava和Melo
说唱歌手的粉丝怼起来,也很押韵了
还有在ins上口吐芬芳的陈冠希(这条现在不存在了,应该是又被ins删除了)
还有因为发了护旗手宣言的王嘉尔,被HK的私生饭脱粉回踩,将其在韩国的地址以及香港的行程都曝光了,并且扬言要去骚扰他
这其中,黄晓明因为回复了网友这么一条
不仅没有被理解,而且大家丝毫没有买账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明星和几个大品牌“分手”时候网友们对张艺兴的态度。
当然,黄晓明和张艺兴的情况有所不同,黄教主或者很大情况是因为最近《中餐厅3》里的表现,让他整个人的形象前所未有的崩塌,而张艺兴却是另外的情况。
几个大品牌怎么道歉,明星怎么解约,在这里不赘述了,要用一个标签形容那几天的热搜,大概是“道歉二十四时辰”和“解约二十四时辰”。
这其中要提下大表姐刘雯,模特和演员不一样,刘雯和Coach终止合作,意味着她之后跟他们集团的所有品牌以后都不会合作了。
而在昨天晚上,CK刚官宣的代言人林允,不仅删掉了和CK的合作博文,林允工作室还发了声明,宣布林允终止与CK合作。
林允的这则声明,让CK的另一个代言人张艺兴陷入了尴尬。
就在昨天早上,张艺兴因官网宣布与三星解约,
但好像不仅国内的网友不买账,连韩国的网友都不买账。
原因很简单,国内的网友们认为因为三星的约是在三星辱华时期签约的,而从今年签约的今年三月到现在八月,如果要排查,早就该排查了。
而韩国的网友则爆料,张艺兴三星的合作即将到期,但是对于才签没多久,同样爆出问题的 CK 的态度却只是口头警告。
尽管CK和张艺兴的粉丝辩称只是翻译出了问题,但是显然,在舆论面前于事无补。
所以,为什么别的明星解约挺多人的态度除了力挺还有些怜爱他们,但是到了张艺兴,情况不一样?
这或许跟他的“前科”有关,17年乐天事件之后,他依然以EXO组合形式代言乐天,不过这算是SM公司的决定,尚有理由开脱。
但是,到了跟他没关系的D&G辱华事件爆发,当时迪丽热巴和王俊凯解约,他出来发了条“团结就是力量”,
等到了自己代言的M.A.C向全美用户发送的邮件海报中,中国地图出了问题
张艺兴的态度却只敢在评论区发警告
至于张艺兴之所以被群嘲,原因就在于他的“双标”。
爱国不爱国是个人选择,但是爱国人设是张艺兴鲜明的个人标签之一,这从他以往发的微博以及微博头像就能看出来,但是涉及到具体利益问题了,却又是另一番作态,之所以惹众怒,中韩两边都不讨好,不过是因为是否真实“爱国”已经不好糊弄了。
谈“爱国心”现在是件微妙的事情,有些人惺惺作态,弹性爱国,有些人耻于谈起,觉得一谈“爱国”就跟民粹挂上了勾。
特别是这几年,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内地普遍大众“玻璃心”,如果这么说有些过于“地域黑”,倒不如说全体华人因为历史原因,都很“玻璃心”。
1985年好莱坞拍了一部电影叫《龙年》,请来了尊龙演男主角,故事主要是描写纽约唐人街的黑帮犯罪。
结果还没有上映,在拍摄期间就遭到了当地华人的严重抗议,在影片上映之后,又遭到了包括华人团体在内的,很多住在华人社区的亚裔的抵制。
当年纽约的华人们声明反对这部电影的理由是:影片完全扭曲了公众对全体华人的印象。这部电影中的唐人街被描述成了一个充满犯罪的地方。
并且很多中餐馆的老板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电影中的华人社区黑帮团体,会影响到在美国的所有做餐饮的华人的生意。
最后,电影制片方米高梅公司迫于压力公开向在美华人道歉,当时米高梅还说要从《龙年》的票房中拿出一部分捐给华人社区,但是这个承诺最后并没有兑现。
不过《龙年》显然变成了“辱华”电影的存在,甚至一直到现在很多人依旧认为这部电影侮辱了中国人。原因就是当年国内的电影杂志上对于《龙年》最后一幕中尊龙扮演的黑帮大佬被白人警探一枪击的一幕,解读为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人民依旧想要踩在脚下。
这次华人的抗议显然是一次集体“爱国心”的表现,更加激发了在美华人的团结,向来被视为边缘的华人们借抗议还扩大了影响力。
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辱华,时过境迁,每个看过的人有自己的看法。
但之所以让当时的海外华人和国内观众认为这部电影辱华,如此被激发了爱国心,恰是因为它上映的时候,正是1985年改开的初期。
而在那一年,还有一件事情,影响深远。
同样在1985年,约八万名球迷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见证了一场令人失望的比赛:当时的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中 1-2 负于当时的香港队。由于两队此前积分相同,中国队净胜球领先,国足只需打平即可出线,结果却是惨遭淘汰。
当终场哨声吹响时,全场先是陷入沉默,接着开始有饮料瓶飞向场内,砸中了当时的一名香港球员。
愤怒的球迷还试图围攻当时的国足队员和教练,还砸坏了球场附近的电话亭、汽车。
这次球场骚乱被叫作519兵败,一周之后,辽宁队与香港精工队的亚俱杯小组赛紧接着又发生了球迷骚乱,造成多人受伤。
很多人不明白这次事件和《龙年》事件有什么联系,要知道,1985年,中国刚刚从一个封闭的环境开始接触到外界。
体育和文艺作品,是最能触及人心的,一场比赛或一部电影,不管是国内的,亦或者是海外的,所有中国人的爱国心那时候都夹杂着外界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夹杂着大家的集体自尊心。
而“打平即可出线”也是从那时候起,成为中国足球的魔咒,这场失利直到如今依然是许多当事人和球迷的心理阴影。
可能这两件事情展现的“爱国心”夹杂着历史环境,强烈的集体情绪下,更为重要的一个信号是,中国人可以说“不”。
要知道,再把时间往前推,在1887年一个叫李恩富的人,他当时生活的环境却没有中国人说“不”的权利。
那时候,白人有句谚语:“怪异莫测的华人”(Inscrutable Chinese)。
那时候中国人的形象是傅满洲
那时候的美国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近乎妖魔化,更在1882年出台了《排华法案》。
而李恩富身处那样的环境,他不仅反驳美国对中国人的妖魔化:“看看现如今的美国人是如何对待其他人种的吧,人们难以想像这个国度,在她诞生之初,亚伯拉罕·林肯将其立国之本归于自由。它靠着对其他民族的欺压而膨胀,这就是他所谓的自由吗?靠着建立在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压迫掠夺之上的自由吗?”
还出版了一本书叫《我在中国的童年》,来描述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成为了第一个在美国出版书籍的中国人。
他一生抱着拳拳爱国之心,为华人的权益奔走。
而去年在微博上大热的,为孟晚舟女士发声,怼了美国发言人的马修·李记者,恰是他的后代。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还是要问,中国人的爱国心仅仅只能是情绪?普通人的爱国情要如何表达呢?
我想起刚刚完结的《长安十二时辰》。这个故事中,每一个人心心念念的都是“为了长安”。
张小敬和龙波,曾经是一起为守卫大唐力战不退的战友,最后一个变成了守卫长安的光,一个成为了要摧毁长安城中黑暗的那个手。
对于李必这样的少年天才来说,长安是他想要施展抱负的棋盘,但对于崔器这样的小人物来说,长安是他心心念念的阿兄让他留下的地方。
长安又是圣人和太子之间的角力场,身在其中的官员们,都为站队获利而盘算着,盛唐背后的腐朽气息衬托的没有出场的李白,更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大唐的长安城更是百姓的。
这里不止有五陵少年们的放纵肆意,不止有繁花似锦的贵族小娘子,不止是诗意非常的彰显着大唐的自由,不止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万千气象。
这里还有那些住在贫民区中,在无尽黑暗泥淖中挣扎求生,过好每一天的众生。
这个大唐,这个长安,不只是属于那些权力斗争舞台上权贵名士们,更是属于每一个大唐的老百姓们。
长安城是他们的亲人妻儿们所在之地;是那些散发着烟火气中的长安吃食;是在许鹤子的歌声中;是长安节日街头的杂技,胡旋舞,是书坊中那些游侠儿的故事,是李太白的传奇;是边关将士们心中的唐土之魂所在。
你在长安城中唱着“琵琶美酒夜光杯”,我在军中喊着《秦王破阵歌》。
大唐的长安是所有底层老百姓守护的一切,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信仰。
所以,剧中张小敬问那些想着摧毁掉长安的人:“你们置长安百姓于何地?他们的性命就无关紧要吗?”
对方却回:“你只看得到眼前,我们要推翻一个旧的长安,想的是千秋万代。”
太多人想着他们的“千秋万代”,却少有人如张小敬那般,明知救得了长安,也未必救得了自己,但是你要摧毁他作为一个长安老百姓所守护的一切,他会不顾一切,他要送你下地狱。
以前或许在昨晚之前,很多人还对心怀家国有模糊的概念,但是经历昨晚,或者更多的人再看《长安十二时辰》里最后的大Boss徐宾会理解他为什么研究做纸,是为了让录入吏们恢复为民为国之心。
一件小事,很多人不以为然,可“人心的失望,是从小事开始的”。
所以,何为心怀家国?
并非指点江山,并非自诩勘破格局,那些宏大的志向,是如你,如我这样的小人物,每一个人去守护自己能做的一切开始。
如果你是光,自然会有一天破除黑暗,但你如果选择黑暗,那只会加深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