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中东战略的“坚定盟友”,美国和英国在伊朗问题上长期抱有同一立场。即使英国同样面临着违反伊核协定带来的消极后果,也不愿违背美国在这一敏感问题上的意志。然而,英美两国却难以完全阻断伊朗的对外贸易,只得依靠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来阻断伊朗海运石油的输出。
在此前英国和伊朗“互换油轮”的协商中,纵使伊朗指责英国违反了此前达成的协定,英国还是拒绝了归还伊朗油轮的提案。
随后,英国更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欧盟和北约组织武装部队在相关海域巡航,拦截伊朗海运石油。在英国处于脱欧的尴尬时期,这一提案也有极大概率被欧盟国家所拒绝。
如今英美国家制裁伊朗的恶果已经初步形成。虽然美国曾公开宣称,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权扣押伊朗油轮,但是很显然,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避开了美国这一制裁。
中国此前和伊朗一度达成了“以物易物”的协议,中国扣押伊朗油轮,而中国则专门派遣货轮前往伊朗,并由伊朗方面扣押。而俄罗斯得益于部分航空、科技企业的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在不顾美国制裁的情况下和伊朗进行军备贸易。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对伊朗的制裁很显然不利于长期需求能源进口的欧洲老牌工业国家的发展。由于伊朗长期未曾出口石油,其出口价格必然明显低于从沙特等传统产油国进口价格,十分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
而英美违反伊核协定,则直接导致欧洲面临核武器威胁的尴尬局面。伊朗的火箭武器、核武器水平基本可以满足对欧洲进行“脏弹”打击的需求。虽然其杀伤力并不理想,但是对于经济已经严重空心化的欧洲国家来说也是致命一击。
而对于英美两国来说,对伊朗的制裁却有着不少的利益。由于英国拥有的北海油田、美国本土也有大量油田,英美两国都并不十分依赖进口石油,反而可以通过其控制的沙特等中东盟友在石油贸易中大赚一笔。
而在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服役后,英美两国也都具备了发动“外科手术打击”的能力,足够在一定程度上执行封锁和施加威慑。对于伊朗航空兵单位来说,英美航母上的数十家升级后第四代甚至第五代战斗机也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其原有防空体系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一挑战。
对此,俄罗斯是为数不多能给予伊朗实际支持的国家。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和石油价格相当程度上紧密挂钩,而欧佩克则长期受到美国的政治影响,使得经济长期受制于人。俄罗斯为此也果断组织了极为罕见的海军大编队巡航,在地中海、黑海的狭小区域对英美航母战斗群施加威慑,或许可以迫使英美放弃对伊朗的经济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