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发达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但面对严峻形势,他们不仅不反思自身问题并积极采取防疫措施,反倒是合起伙来向中国“问责”。
继法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加入对中国的“问责团队”。默克尔4月20日在柏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中国对疫情的来源及初期传播情况“保持透明”,以呼应美国此前对于中国“隐瞒不报”的指责。
疫情给欧洲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默克尔并不是第一位“问责”中国的大国领导人,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他并不相信中国已经控制住疫情,抱着种想法的人非常“天真”。
马克龙还暗示,中国目前公布的确诊数据和死亡数据“不可信”。同时他还表示,法国之所以确诊数量远高于中国,是因为法国是“公民可以批评政府”的国家,这是中国所“没有的优势”。
欧洲疫情形势虽趋缓但依然非常严峻
除此之外,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于4月15日公开表示,美国正在“彻查”所谓的“新冠病毒来源于中国病毒实验室”问题。他还警告称,若中国对新冠疫情“明知故犯”,那就必须要“承担后果”。
澳大利亚外长佩恩随后于4月19日表态支持特朗普,他要求成立独立调查机制,专门检察中国在疫情方面的“透明度”。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更是蛮横提出,中国需要向世界说明疫情爆发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为能在早期被制止。
即使浪漫的法国社会也逐渐接受佩戴口罩
对于欧美国家的这种言论,专家给出三大主要原因:
首先,部分国家疫情高峰已经过去,反对势力的指责马上会接踵而至,所以他们必须“甩锅”中国。
其次,随着疫情减缓,欧美国家感到对中国依赖程度降低,所以重新回到原有遏制与敌视中国路线上。
最后,欧美国家希望用这种方式抵消中国因抗疫效果好而在全球扩展的影响力 。
这三条原因都与新冠疫情本身相关,而我们要看的在疫情背后,欧美国家敢于向中国发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制约杠杆”。即便没有新冠疫情,在缺乏制约手段的情况下,任何重大议题都可能被发酵为“中国问题”。
疫情让欧洲多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
大国关系中,强有力的“制约杠杆”非常重要。欧洲之所以要和美国保持“密切关系”,除了同为西方欧罗巴人种与基督教的传统亲近感,更多源于美国对欧洲强有力的“制约杠杆”——经贸与北约,即便在贸易问题和军费问题上屡遭刁难也“毫不变心”
俄欧关系也是如此。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供应已经深深嵌入欧洲能源体系中,若俄方大幅减少或中断供应,欧洲即便想从其他渠道进口天然气也会因为没有储备设施而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即便俄罗斯是欧洲的“长期战略威胁”,但欧洲依然无法离开俄罗斯。
由此可见,在当今的大国博弈中,中国的牌还是太少。也就更需要韬光养晦,在西方争取自己的基本盘,只有这样才能对冲未来可能的国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