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三宋”指的是清代雩都赖村三兄弟——即长兄宋昌图、二弟宋华国、三弟宋光国。
宋昌国
宋昌国 (1729—1795) ,字道原,号畏轩,雩都县 (今于都县)人,与其弟华国、光国合称“雩都三宋”。少年从父读书,顽劣不羁,16岁肄业于豫章书院。18岁父亲命其拜赣县邓自轩为师,邓以《近思录》授之,吕图有所悟,幡然大变,日诵“性理”一篇,学问大进。20岁,父设馆招收学生,昌国随从侍读,闭门静思。21岁,家境较窘迫,复攻科举未中。27岁补弟子员。此后授徒于宁都、兴国。他言行规矩,道貌伟然,笃守程朱理学,主“主敬”之说,期于躬行实践。作文不求文采飞扬,以阐明道学为主旨,著有《畏轩集训》、《蒙训要编》、《畏轩先生文集》、《畏轩先生诗集》2卷,编入《于都三宋先生诗文集》。
宋华国
宋华国 (1735一1803) 字雨宜,号立崖,晚号退庵,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人。乾隆年间拔贡,自幼聪明,博学能文,尤其喜欢作诗,精歧黄术,善制药丸,并刊药方以行,活人无数;还擅长书法,神似米芾。他的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曾巩相似,诗与王维、孟浩然很相近。著有《立崖文集》、《制艺稿》、《诗稿》,收入《于都三宋先生诗文集》。
宋光国
宋光国 (1738—1766) 字尚宾,号二崖,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人,乾隆年间贡生。幼年入家塾,依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能通解儒学大义。14岁家贫辍学,躬耕陇亩,走村贩卖。每逢闲暇,手握一编,未尝一日废学。昌国、华国坐论古人,光国则从旁质问一二语,二兄大惊,谓“初学罕有及此者”。宋光国在兄长的鼓励下,愈加发奋读书。不久补弟子员,中乾隆三十年(1765) 副榜。光国为人朴诚,“笃于学而勇于行”,不以时俗自扰,不以贫困自废。所著《二崖先生文集》辑入《于都三宋先生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