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新消费再暴雷!自嗨锅业绩腰斩式下滑,收购方半途“跑路”

2023-08-30     快消

原标题:独家丨新消费再暴雷!自嗨锅业绩腰斩式下滑,收购方半途“跑路”

文丨橘子

5个月的时间,莲花味精和自嗨锅的结局走向了“一别两宽”。对当下的自嗨锅而言,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和3月28日披露收购意向时相同,莲花味精对自嗨锅的“终止收购”还是由一纸公告来“昭告天下”。简单说,就是“没谈拢,黄了”。

至于原因,8月28日,莲花味精的公告显示,“自各方对收购事项达成初步意向后,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对标的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期间公司与交易对方及标的公司主要股东进行了沟通磋商,因最终未能就收购事项达成共识,无法签署正式投资协议。”

只是,“背后的细节,大概只有老板知道。”一接近自嗨锅的行业人士对快消君说。

在他看来,就当下的自嗨锅而言,莲花味精“不敢要”。莲花味精的生存现状本就没有多好,如果要选择一个“同行者”,那自然是对其未来的发展、业绩有提升、有加持的,可如今的自嗨锅不是一般麻烦。

以一个之前业绩还不错的省级区域市场为例,“疫情结束前,其每月的业绩有二百多万。年后就开始出现下滑,直至出现断崖式下滑,从年前的一百多万掉到一半。”一知情人士向快消君透露。另一个“佐证”是,“今年6·18期间,自嗨锅备了三千万的货,实际只销售了4百万左右。”

据他推测,这个此前能实现年销售3000万的省级市场,2023年可能无法破千万。

另外,自嗨锅上海销售总部的解散、退守重庆,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不论官方怎么“美化”,实际上是在收缩。而这个收缩战略,至今还在进行。

8月初,在莲花味精的公告未发布之前,自嗨锅的经销商们收到了一纸通知,核心内容是变更打款账户,理由是:“为了业务发展需要,为了促进在重庆当地建立更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效率改善体验……”

可在前述知情人士看来,这通知的“背面”,是自嗨锅的进一步收缩——关闭一些公司,减员增效、节约成本。

而导致业绩出现如此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战略出现失误,本来主力产品是自热饭和自热火锅系列,现在改冲泡面;疫情后客户动销困难,闭户严重,现在主力渠道是零食连锁和CVS(便利店渠道);5月份招揽了竞品的一个高管,先是涨价后又偷偷降价……政策也是变来变去的,好得了?”一位自嗨锅的前员工表示。

还是以前述省级区域市场为例,“该市场近70家经销商,每月能有回转的不足10家,产品的动销情况,可想而知。”

虽然市场回暖不如预期,再加之方便食品在放开后,已不再是消费者的“刚需”,在此基础上叠加疫情期间的囤货,市场需求已经疲软到了一定程度。可为了“开源节流”,自嗨锅的管理开始变得没有章法——一天5次卡;出差自驾来回没100公里不报油费;限制出差;任务按翻一番考核,拿不到一分钱绩效工资;人员流动性大……

“就这个发展现状,莲花味精敢要吗?”前述知情人士反问。

就其掌握的情况,如今,自嗨锅的工作人员已经从高峰时期的四百多,锐减至一百五左右;总部的财务、人事己撤;每个省按考核指标保3人左右……

一定程度上,自嗨锅的当下已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而其今年的业绩,距离其高峰时期的年销售8亿,“可能不仅仅是拦腰斩……”

犹记得,2021年,自嗨锅的蔡红亮还为自嗨锅描绘了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蓝图,可如今,错过了莲花味精的自嗨锅,还能依靠谁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e8de05487d8c3b22c2869219a2057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