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召开,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3地入选。其中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上榜。
中国入选地名单
《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内蒙古)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四川)
《桂林喀斯特》(广西)
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我国3个地质遗产地此次入选,表明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学术界一致认可,目前的保护状况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至此,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据悉,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是经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提名、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评选,并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最终认定。
喀斯特你了解多少?
广西桂林喀斯特分布面积达2665平方公里,早在17世纪,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就探索了桂林岩溶的88个洞穴,并创造了“峰林”和“峰丛”两个术语。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介绍,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展示了峰林和峰丛岩溶形态的共存和相互作用,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溶洞、地下河示意图
溶洞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地貌,是地下水沿着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溶蚀而成的地下空间。所谓“无山不洞”,桂林喀斯特区的大小石峰中发育有上千个中小型的溶洞。
溶洞中的石幔
溶洞之中别有天地,在这里,水中溶解的碳酸钙重新沉积,一点一滴积累。自溶洞底部向上生长的是石笋;自洞顶向下伸长的是石钟乳;又有水自洞穴壁的裂隙中渗流,生长为珠帘一般的石幔。溶洞之中光怪陆离,是自然鬼斧神工的绝妙盛景。
桂林冠岩地下河
喀斯特地貌是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至柔之水和至刚之岩石在时间洪流中塑造出的奇峻壮阔的美景。而桂林地区发育完美的峰林和峰丛、星罗棋布的溶洞和蜿蜒的暗河,无不是喀斯特地貌的典范。
好文推荐
培育甘蔗脱毒种苗,让“甜蜜事业”更上一层楼!
创新足可缔造更多“神话”
“桂品出海”!广西首份输往马来西亚东盟原产地自助打印证书签发
来源|新华社、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值班编辑| 钟世佳
校对 | 黄小然
值班二审|李鸿熙
值班三审| 黄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