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颜店镇秸秆综合利用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2024-06-17     海报新闻

秸秆打捆机在田间工作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束婧冉 济宁报道

“三夏”麦收忙,遍地铺金黄。6月的颜店,微风吹过麦浪层层递进,到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远处机械轰鸣,熟透的麦子在机声隆隆中脱粒归仓,麦收战斗“号角”奏响了夏日“丰收曲”。

除了收割机在麦田里作业外,隆隆作响的秸秆打捆机也格外抢眼。在李宫三村的麦田里,一台台打捆机穿梭其中,秸秆被有序地粉碎、压实、打捆,散落的秸秆不停地被机器“吃”进去,一个个草捆便被“吐”了出来,整齐“躺”在田间。卡车、农用车在乡村小路上来回穿梭,将收集到的秸秆统一进行清运,原本被视作废弃物的秸秆转眼变成了宝贵的资源。

“秸秆离田有助于减少下茬作物的病虫害,提高播种成苗率,不仅可以降低秸秆焚烧风险、保护生态环境,还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增加农民种田收益。”颜店镇副镇长范田新介绍,“我们按照‘农用优先、多元利用’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农民利用秸秆、抵制露天焚烧的意识,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与水平。”

连日来,为有效推动实现秸秆多渠道利用,颜店镇坚持分类做好秸秆回收工作。针对大田地的秸秆,积极联系蚌埠市益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利用大型农作物秸秆打捆机,对大田地里的秸秆进行机械化打捆清运;对散落在“路边、地边、村边”的麦秸、麦糠等杂物,按照“村收集、镇清运”的方式,由各村组织动员各村村干部、公益岗对散落秸秆进行收集“打堆”,对接嘉祥、汶上等周边养殖专业户前来清运,为他们提供信息、场地等力所能及的帮助。无法处理的部分,由镇政府统一运送至北发合利(济宁)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用于发电。“三夏”工作以来,颜店镇累计清理秸秆2万余亩,打捆麦秸5000余吨,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秸秆“处理难”的问题,还能为农民及时播种玉米、大豆等夏季作物提供有利条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双赢”。

秸秆打包“捆草成金” ,生态离田“变废为宝”。颜店镇将持续引导推广小麦秸秆打捆离田工作,抢抓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水平,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d3790a4389d30d3aa7ae9d56af7dc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