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现"清仓式减持"!
7月23日收盘后,老百姓发布公告称,收到第二大股东泽星投资出具的《减持计划告知函》,泽星投资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8533.8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9.78%,股份来源为老百姓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已发行的股份。
而泽星投资目前合计持有老百姓股票8533.87万股,也就是说,泽星投资将进行"清仓式减持"。
图片来源:老百姓公告
受此消息影响,7月24日,老百姓股价低开4.31%,随后迅速拉升,盘中涨幅一度超过8%,截止收盘,老百姓上涨1.90%,报收60.12元/股。
外资12年获利12倍
值得一提的是,泽星投资对老百姓的投资长达12年,并最终换来了不菲的收益。
资料显示,泽星投资只是一个投资平台。根据老百姓的招股说明书,EQT Greater China II Limited基金通过一系列特殊目的公司间接持有泽星投资99.30%的股权。而EQT是一只2006年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承诺出资额为5.35亿美元,专注于股权投资业务。EQT背靠瑞典私募股权公司殷拓集团,殷拓集团的背后则是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瑞典银瑞达集团。
作为老百姓的发起人股东,泽星投资的初始成本比较低。2007年,老百姓股东陈秀兰、石展分别以1.62亿元和1381.39万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老百姓前身"老百姓有限"25.567%、2.18%的股权转让给泽星投资。与此同时,泽星投资以美元现汇折合成2.47亿元对老百姓有限进行增资,认购公司新增的389.47万元注册资本,而这笔认购资金来源于泽星投资的母公司EQT。2010年,泽星投资又拿出890.7万元受让老百姓有限的部分股权。2011年,老百姓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殷拓集团以其控制的泽星投资向老百姓投入资金共约4.32亿元。通过数次增资,泽星投资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前持有老百姓46.42%的股权,IPO后降至34.77%,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雄踞老百姓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数据来源:老百姓招股说明书
2017年下半年,老百姓进行了一次定增。定增完成后,泽星投资的持股比例下降至32.58%,成为老百姓的第二大股东。
需要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泽星投资第一次减持了。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承诺,泽星投资的持股在2018年4月23日解禁。
老百姓之前披露的公告显示,泽星投资在2018年7月25日至11月19日期间,曾以每股59元至78.47元的价格累计减持750.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63%。如果以期间内老百姓的股票交易均价61.43元/股计算,这次泽星投资共套现约4.61亿元。
而这第一次的减持就足以基本覆盖泽星投资的投资成本。
截止7月24日收盘,老百姓的股价为60.12元/股,如果按此计算,泽星投资这次的减持市值约为51.31亿元。再加上之前减持的4.61亿元,泽星投资预计累计套现近56亿元,与12年前4.32亿元的总投资额相比,泽星投资的总体投资获益约12倍。
预计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
对于减持的原因,老百姓在公告中表示,是"因股东经营发展以及资金需要"。与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清仓式减持"的股东不同,泽星投资的这次减持也可以理解为履行承诺,而不是重大利空,老百姓今天的股价走势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在老百姓上市时,泽星投资曾承诺:"本公司拟在锁定期满后开始减持所持的老百姓股份。本公司将根据证监会、交易所关于股东减持的相关规定,结合市场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尽量采取对市场影响较小的方式,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所持全部老百姓股份。"
2018年4月23日,泽星投资的持股开始上市流通。按此估算,泽星投资需要在2020年4月24日前完成清仓,距今只剩下9个月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老百姓是做药房连锁店的,主要通过自有营销网络从事药品及健康相关商品的销售,经营商品包括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养生中药、健康器材、健康食品、普通食品、个人护理品和生活用品等品类。除药品零售外,老百姓还兼营药品批发与制造(主要为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制造),同时大力发展DTP专业药房、中医馆和电子商务O2O等业务。
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老百姓构建了覆盖全国19个省共计3864家门店的营销网络。其中,直营门店3289家、加盟门店575家,经营的商品品规达到5.9万多种。
业绩方面,老百姓上市后,业绩增长稳定。2017年以来,老百姓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速度。2018年,老百姓实现营业收入94.71亿元,同比增长26.26%,扣非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20.22%。到了2019年一季度,老百姓实现营业收入27.27亿元,同比增长23.37%;扣非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6.01%。
数据来源:Wind
行业方面,由于受到资本热捧,我国药店行业的连锁化率和集中度持续提升。2018年,我国的药店连锁化率达到51.8%。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8355家,占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的12.9%;销售总额1232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而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CVS、WBA、RAD)的总市场占有率超过77%,远远高于目前国内连锁药店的市场集中度。所以在集中度提升方面,我国的连锁药店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医药领域的部分改革政策也给连锁药店带来了利好。例如,受到"带量采购"的影响,处方药可能加速外流,而药店则成为最大受益方。市场分析认为,以往的医改政策并不能解决"以药养医"的核心利益。但是,这次"带量采购",直接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一方面医院的主动选择权被医保局取代,医院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另一方面,药价大幅降低,药企没有利润空间给予医生原有回扣。这样一来,医院的药房将从原来的"利润中心"逐步转化为医院的"成本中心",医院为了提高周转率,可能会将处方外放。
同时,在二级市场上,资金对药店行业的上市公司也比较青睐。2019年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增持老百姓、一心堂、大参林、益丰药房等个股。数据显示,陆股通持有老百姓的比例不断提升,从年初占流通股比例的0.79%持续增长至目前的1.16%。
数据来源:Wind
总体来看,这次"清仓式减持"虽然金额巨大,但是,从性质上而言,对于老百姓的正常经营似乎影响并不大。
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股东都有获利需求,如果上市公司和相关股东严格遵守规定,按照规则实施减持,则属于市场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不过,这些减持计划可以作为观察重要股东和产业资本行为的一个窗口。
免责声明:文中的信息均来源自市场公开消息,本平台对这些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投资者需自行承担据此操作可能导致的风险。交易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