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家有宝宝,每位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宝宝2-3岁的年龄段,正是宝宝们对一切事物感兴趣,想要什么都去抓一抓,什么都往嘴里塞,尝一尝味道。
这个阶段也是需要宝妈们打起百分之一万的精神做好看护的时候,往往一个不注意都会让妈妈万分后悔。
3岁宝宝将干燥剂丢入粥碗引炸裂,妈妈50秒紧急处置,医生都夸赞
乐乐今年三岁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处于好奇心大爆发的时候,前些天的一件小事,就让妈妈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不已。
那天乐乐妈中午做饭,在厨房里忙来忙去,乐乐自己一个人在客厅里玩耍,妈妈端出一碗微热的粥放在茶几上,告诉乐乐等妈妈端另一碗出来,妈妈喂你喝,回到厨房里盛另一碗粥。
乐乐等不及喝粥,开始自己吃起了小零食,看到里边有一个白色的小袋子,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乐乐就把小袋子丢到粥里准备一起吃。
妈妈刚刚走出厨房看到,粥碗碎了一地,孩子大哭,抱着胳膊喊“疼”,妈妈看到茶几上散落着一些干燥剂的包装碎片,也立即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
赶紧抱着孩子去洗手间用大量清水冲洗了孩子的胳膊,并且检查了乐乐的眼睛,口腔,其他裸露皮肤,在确定孩子没有误食,也没有干燥剂入眼的情况,才赶忙把乐乐送往医院,整个过程不到50秒。
经过医生检查后,孩子只是轻微的有些烫伤,还好粥并不热,没有导致严重的皮肤烫伤,而医生了解妈妈的处置方法后,不由得夸赞妈妈处置得当。
谁都没有想到小小的一袋干燥剂既有如此威力,还好处置的好,要不后果不堪设想,乐乐妈妈不禁的出了一身冷汗。
所以,我们家长不能忽视,干燥剂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危险,更不要让小孩子随意拆开,看到干燥剂家长就要多留意孩子,不要让孩子接触干燥剂。尽量多学习相关的医护知识,在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派上大用场。
干燥剂风险之一:被孩子误食,要做好“吐、漱、送”
干燥剂作为家庭常见物品之一,最容易发生的危险情况就是被年幼宝宝误食,所以身为妈妈要知晓误食干燥剂后的紧急处置,以防万一。
- 催吐:要及时清理干净孩子口腔和食道中的干燥剂,让孩子把吃下去的干燥剂吐出来,必要的时候应该用手指给孩子催吐,及时清理干净食道和口腔,以免石灰残留在孩子口腔之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要掌握危机应急意识,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安全。
- 漱口:在孩子口腔和食道中的干燥剂清理干净后,要用清水漱口,然后可以喝几口牛奶,牛奶可以稀释氧化钙,缓解氧化钙对孩子胃部的伤害
- 送医院:在进行前两步工作后,要及时的把孩子送往医院,那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有专业的设备可以对宝宝进行更加全面的救助和护理。
干燥剂风险之二:遇水易爆,警惕炸伤烫伤
干燥剂的主要材料是生石灰,因其制作成本低,所以被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安全隐患。生石灰干燥剂遇水后溶解很快,同时释放热量,造成气体膨胀,易引发爆炸。同时具有腐蚀性,对孩子的皮肤可能造成炸伤和烫伤。
所以当孩子遭遇干燥剂爆炸,妈妈要学会这两步基本的、合理的处置方式,减轻伤害。
- 干燥剂爆炸后,皮肤沾染干燥剂,一定用大量的清水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简单处理后,去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 若是眼睛被沾染,因为石灰粉进眼的一瞬间就已经开始反应生成腐蚀性物质,同样要用大量清水持续冲洗(至少半小时以上),冲洗时注意转动眼球。千万不要等送到医院后再处理,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警惕干燥剂,孩子安全有保障
预防哺乳彻底断绝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直接的方式是直接把干燥剂丢掉,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到了懂事的时候,一定要告知他干燥剂的危害,并且教育他如何处理,科普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或许有些家庭需要用到干燥剂,那么一定要把干燥剂放到高处,或者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必须要用的话,家长们也可以选择安全的硅胶干燥剂,这种干燥剂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污染的特性,故可以与任何物品直接接触。但还是避免孩子接触。
小小干燥剂,危害却是真的大。让孩子远离干燥剂,就是为孩子的安全多一份保障,为自己少一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