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养儿防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孩从一出生就被寄予众望,甚至父母以后的吃喝拉撒,养老享福都和能不能生出男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至于有些人似乎得了“男孩病”,不顾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生出男孩而努力。殊不知,这样的本末倒置,反而会把自己原先仅有的一点本钱折进去。
河南四胞胎家庭,或许就是千千万万患了“男孩病”家庭的缩影。
河南孕妈产下四胞胎后续:全家获捐20万仍嫌不够,希望还能获得扶持相信大家对这个家庭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对河南的小夫妻在已经有两个女儿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备孕三胎,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一胎四子,圆了长期以来的“儿子梦”。
许多人初次看到这则新闻时,都衷心地祝福这对小夫妻,一次性获得4个如同天使一般的宝宝,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毕竟自然孕育4胞胎概率为1/72万。
可慢慢地,观众们的心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生育四胞胎的爸爸只是一位月薪5000元左右的普通工薪阶层,夫妇二人已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小学,二女儿刚满一周岁。
原本想的是再生一个儿子,却没想到一胎四子,这种压力自然不会小。特别是丈夫在之后的“骚操作”,更是直接引发了网友的逆反心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丈夫表示:
因为家里孩子的增加,原先社会好心人捐助的20万压根不够,想要号召大家多捐一些,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而丈夫的这番发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的怒火。
@萨其猪:三胎政策放开才多久,他们家4个小孩就出生了,明摆着是故意超生。
@且走且走:孕育四胞胎,医院一定会告知家属,为什么不选择减胎?生几个孩子是别人的自由,但是生了要自己养,一边超生,一边伸手要赞助,浪费大家的感情。
@霍格沃兹的土豆:这是现在的养儿新模式,众筹养儿吗?
河南四胞胎家庭之所以处于风口浪尖,没有做好生娃准备才是重中之重四胞胎事件的发酵,让我们不由把目光聚焦在是否应该生育三胎这一决定上。
虽说生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可生育不应该成为家长进行“人为选择”的借口。与其盲目生子,倒不如在生娃之前好好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做好这几种准备。
思想准备
作为成人,应该对生命怀着尊敬,甚至是敬畏的态度。孩子,他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家长“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的宠物。
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仍有人抱着“多子多孙多福”的落后观念,生而不养、生而少养,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这不光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生命的蔑视。
特别是在这个养育孩子的花费水涨船高的当下,如果不能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最终只能是自讨苦吃。
经济实力和物质准备
养育三胎父母需要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
房子多少平米,是否够三个孩子居住?给三宝选购衣服、玩具、奶粉、零食的费用在哪?三个孩子,是否能够公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治疗?
生育三胎并非绝对不可以,而是要量力而行,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人,都会认真衡量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实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选择生育三胎完全可以,如果自问提供不了这些,孩子出生其实就是受罪,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
时间和精力准备好
准备生三胎的父母,大部分人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不光要处理没完没了的工作,还要照顾身体日渐衰弱的父母,时间紧任务重。三胎的到来,不仅仅关乎经济,还要考虑时间和精力。
当然,一部分家庭会得到长辈的支持,但是三胎父母依旧要考虑到长辈愿不愿意帮忙带孩子,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力,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带好孩子。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78042426_120017388-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