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城市逐渐恢复常态生活

2020-04-03   欧洲时报

【欧洲时报李悦欣编译】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中国成为首个迈入下一阶段的国家:解除封城,开始复工,恢复居民的日常生活。3月25日凌晨起,湖北省除武汉市外也开始有计划地解除封锁。

英国媒体本周对中国在避免疫情二次爆发风险下的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

《金融时报》环球中国栏目编辑詹姆斯·金奇(James Kynge)27日表示,在当前世界各地仍被新冠病毒所笼罩时,中国正逐渐从危机中恢复,并将目光转向海外,通过提供口罩、呼吸机和派遣医务人员来展现人道主义,解决危机。但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角色仍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是否能如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那样,推出59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再次挽救全球经济?在金奇看来,这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在2020年第一季度由病毒引起的衰退中恢复的速度有多快,二是中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担当世界其他地区的火车头作用。

4月1日,市民在景山公园眺望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中新社)

《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整体经济活动滞后于去年的GDP增长曲线,但房地产销售量、电厂用煤量、街道交通量等关键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说明经济正处于复苏状态。由于2020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可能会很大,中国政府将采取宏观调节的手段,将减税措施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推迟银行追债,限制国有企业裁员,增加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对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

《经济学人》称,虽然自2月下旬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召开了四次会议,希望重启经济,但人们对于中国是否会强劲复苏的预测仍在探讨中。当大流行病在全球范围肆虐时,这绝非易事。此外,恢复经济增长需要扩大供给,然而大批工人已在疫情发生前的春节返乡,目前尚未回归岗位,尤其是在需要实际操作的制造业,视频电话的作用极其有限。预防疫情二次爆发的繁琐措施,同样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由于一些省份仍然对外来人员实行14天的隔离,企业对派遣员工到全国各地的做法持谨慎态度。由于近年来中国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国内消费在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人都被关在家里,零售额大幅下降。即使人们现在可以更自由地活动,但商店和餐馆的客流不比往日。同时,疫情削减了人们的收入,这直接减少了大件商品消费者的数量。娱乐产业也遭受重创,中国1.1万家电影院中,目前只有大约500家重新开业。

中国电动车市场也受到重创。据BBC报道,疫情期间,制造商被迫停止生产,经销网点也随之关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月份汽车总销量同比下降79%,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受到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到2020年,从生产内燃发动机SUV的老牌合资企业,到生产联网电动汽车的创新型企业,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能免受冠状病毒的影响。”

虽然各行业的复工仍面临风险与挑战,但居民的日常生活正在慢慢回温。据路透社报道,在连续六天没有新增病例后,经历了近两个月封锁的武汉企业重新开张。在汇集了众多奢侈品牌精品店的武汉国际广场入口处,工作人员们戴着口罩和手套迎接顾客。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公司也在武汉重新开放了一个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