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娥正在查看鸡苗。记者 王军 摄
3月21日,位于醴陵明月镇的湖南吉泰农牧有限公司,又一批鸡苗完成21天的孵化破壳,注射疫苗分批装进纸箱后,将被运往福建广东等地的批发市场。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对各类扶贫项目实行分区分类分级指导,目前有1188个扶贫项目实现复工复产。
戴上口罩,换好工作服,贫困户尹华娥走进公司的育雏车间,推开育雏机的舱门,只见一羽羽活奔乱跳的鸡苗在塑料筐内叫个不停,细碎的鸡毛如雪花一般飘荡在空气里。“只要输入参数,全自动孵化机就会按照设置人的意图,对温度、湿度和翻蛋次数进行自动化调节,一个批次能出苗7万羽。”尹华娥如今管这三四十套设备,每天都要检查鸡苗健康状况。
吉泰农牧公司是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公司长期安排的劳动力有120多人,光贫困户就有30多户。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及时为企业送来了消毒液、口罩、体温检测仪,帮助尽快复工。
公司后勤负责人杨佳军告诉记者,疫情尤其是活禽禁运对公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已累计无害化处理鸡苗达到50万元,损失上百万元。随着市场的复苏,公司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同时也加快了生产进度,并计划新建一个育雏育种场。
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的不止吉泰农牧。目前,全市参与产业扶贫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115家,已复工复产1079家,复工复产率为96.77%;全市正在实施的1299个扶贫项目,复工开工1188个。
市扶贫部门对各类扶贫项目实行分区、分类、分级指导,对炎陵县、渌口区等没有确诊病例的县市区率先复工复产;对粮油、畜禽、蔬菜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各级农业经营主体分别由市县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复工复产。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王军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8173385049(李记者)、15343331570(唐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