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洋
2018年3月,网友@SUM不二在微博上发布的一个名为“淑女的品格”的脑洞,意外走红互联网。该微博在当时不仅引发多方网友关注,还被资本方壹心娱乐旗下的子公司海宁壹线“买下”,并将其开发成同名影视剧,由网友力荐的陈数、曾黎、袁泉等实力派女演员演绎。
同年5月,媒体曝光了一组“淑女”系列的项目备案,制作公司、剧目名称虽略有差距,但从立项介绍来看,内容似乎大同小异。一时之间,有关“女性成长”的影视题材,风靡影视圈。
女性成长,顾名思义,即指代女人走向成熟,逐渐摆脱稚嫩的过程。投掷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指在经济、生活、思想上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回归至影视剧中,近几年有关女性成长的相关作品,更多的是体现在古偶、甜宠剧中。
但从效果反馈来看,这类作品更多是被贴上“伪女权”、“玛丽苏”等负面标签,并未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独立女性”思想。
如今,市场中再次出现新一批女性向剧集,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该类题材的作品数量已超15部,演员阵容上,团队更倾向于孙俪、刘诗诗这样的中生代女演员,幕后制作公司则引来了柠萌、新丽、华策、欢娱等一批新老派影视公司。这类新女性向作品又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国产“女性向剧集”又是否是个伪命题?
“女性群像戏”:风潮初现,疲态也初现
虽然市场中有关女性向剧集的创作,从不少见。但真正意义上打响该类型剧集口号的,似乎还是从这两年开始。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女性思想、经济逐渐独立,女性在社会中的话语权逐渐增高;另一方面,影视剧的受众群体向来以“女性观众”为主体,因此在题材创作上,影视从业者也更偏好于琢磨女性受众爱看题材,如古装大女主剧、青春甜宠剧等等。
女性向剧集便是顺应时代潮流诞生的新类型剧。它们在创作主体上,往往会塑造一个或多个女性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则更偏向于现实题材的写实风格。诸如2016年正午阳光打造的《欢乐颂》便是讲述五个性格迥异的年轻女性,从陌生到相熟再到成长的故事。
回到当下这批女性向剧集作品“片单”上,不难发现,“女性群像戏”正在成为该类作品新风潮。在故事创作上,它们基本已形成“默契”,共同策划出四到五个女性,讲述其共同打拼、共同奋斗的成长故事。
年龄设定上,则直接将女孩成长阶段划分为20岁以后和30岁以后,如同柠萌影业当下正在筹备的两部题材《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从剧目名称上便可对该作品窥知一二。新丽、华策等其他公司筹备的“女性群像戏”也多半如此,要么就是讲述从校园初入职场的奋斗故事,要么便是对30岁左右的成熟女性进行刻画与解构。
创作同质化,正在成为这批新女性向题材创作的共同特征。而从昔日同类型作品市场反馈来看,“失败”总是大于成功。《青春斗》中五位性格迥异的女孩,活波可爱、积极上进之余,“恋爱、失恋、再恋爱”成推动其人生走向和剧集走向的关键因素,也因此,遭到大批网友谩骂,豆瓣评分仅达到4.7。
《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与唐晶的闺蜜情,一度得到全网祝福,随着罗子君的“独立女性”人设立起来,两人之间的友情也渐渐演变成“塑料姐妹花”,唐晶职场精英的形象最终也败在了罗子君中的成长女性中。
而真正标榜为“塑料姐妹花”的电影《小时代》,才真正是当代毁女性三观典型之作,看似一个个自强独立背后,其实都是靠家庭、靠姐妹“自强”的幸运宠儿,哪里有“独立”可言?
国产“女性向群像戏”是风潮,可也正在朝着类型同质化方向发展。
国产“女性向剧集”是伪命题?
归根结底,“女性群像戏”也是女性向剧集中的一环,它的本质诉求依旧是用来表达新时代女性对自由、对婚姻、对生活、对思想的种种渴望。可放置在国内市场,这样的题材真的行的通吗?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省级卫视电视剧共计播出新剧48部,其中都市类题材占比达到30.3%,是所有题材中占比最高的一种类型。纵观上半年播出的各大都市类型剧,不难看出类似《我的真朋友》《逆流而上的你》等都市情感剧占比幅度最大,且收视相对可观。这也就意味着当下主流市场依旧更偏爱这种“悬浮”感颇为严重的都市生活剧。
反观近年来播出的一系列有关“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既有对职场生活的相关刻画,也有对婚姻家庭的重新解构。可结果,却往往是以“职场(生活)之名、行悬浮之实”,如《创业时代》中baby刻画的女白领那蓝,明为职场独立女性,内心却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小女孩,哪点能看出来一点“独立女性”形象?
今年5月,由刘涛、杨烁主演的《我们都要好好的》,播出之前官方口号打出的是“丧偶式婚姻”、“婚后主妇重新寻找自己”等一系列独立标签,播出之后其三观不正的狗血剧情,令网友群起而攻之:抑郁症也拯救不了该片的种种“油腻”。
国产女性向影视作品中,也不是没有塑造过立体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话题。今年姚晨在《送我上青云》中首次向观众撕开了“女性的性欲望”这个市场窥探已久却迟迟不敢露面的话题;改编自同名日剧《北京女子图鉴》中的独立女性陈可,虽职业上升路径还是所谓的依附于“男性”,但国产剧好在终于迈开了“女性独立”题材的一大步。
国外女性向剧集则堪称是该类型的典范,从早期的《欲望都市》到近期在播的《致命女人》,无论是聚焦女性意识的《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还是悬疑犯罪的《杀死依芙》,甚至是在日韩剧中,也有《我的大叔》《浪漫的体制》这样豆瓣上9分的影视佳作。
不难发现,国外剧在探讨女性话题方面,从来不会藏着掖着,而是一针见血的将问题指出、阐明,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最终获得了口碑、收视名满天下的成功。而国内女性向作品,无论是市场环境所致,还是长期受到传统思想所致,在女性问题的剖析上,大多数作品还是止步于浅尝辄止,并未做到更深一步的挖掘与研究。
今年,都市家庭剧《都挺好》在市场中引起巨大反响,一方面对于原生家庭的大肆探讨令不少观众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姚晨饰演的职场女性苏明玉,攻气十足的“霸道女总裁”角色设定,也成为观众追剧的根本动力。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产女性向剧集不是没有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
承认吧!国内市场目前还很难做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题材,但从已公布的片单来看,这种市场风潮还是值得鼓励。只是,切莫创作“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