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1.92%。
这是《大明风华》首播当晚的CSM59城收视数据。截止至目前,该剧已9次登陆微博热搜,猫眼、淘票票实时热度显示,并已连续两晚蝉联当天冠军。在骨朵上,其播出仅两晚的全网热度,就排到了第五位。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不缺乏“热度”的年度古装巨制。但论其质量,微博、豆瓣、知乎等一众社交网站口碑,却凸显出明显的两极分化:钟爱该剧的网友认为,这是近几年来为数不多见以“家长里短”展现明朝历史风貌的古装历史剧;不喜欢该剧的网友则认为这是一部被汤唯造型、剧中服化道所拖累的“混搭”正剧风。
无所谓好与坏。这或许便是《大明风华》当前最大的“特质”。其以人为本、以家庭视角为切入点的叙事格局,一反传统古装剧之创作——给观众展现波澜壮阔的明朝历史之外,也借助“人”和“情感”这两个关键要素,回归至“中国式亲情”。
这于当前的剧集市场而言,无疑是新鲜且独特的。一点剧读(ID:yidianjd)有幸在两年前采访了该剧出品人兼总制片人的姚昱竹,和她一起聊了聊有关该剧的来龙去脉。
“做家国情怀的历史大剧”
Q:明朝历史在我国影视剧中呈现的数量并不算多,您为何选择制作一部以明史为背景的影视剧?
A:正如你说,一来是因为明朝历史在我国电视剧行业中的稀缺性,以往观众在荧幕上看到的更多的可能是满人穿旗袍、梳旗头的装扮,对于明朝历史接触较少,这是我们选择它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2007年的时候,我曾有幸参与到《大明王朝1566》的制作当中,当时刘和平老师、张黎导演拿着这个项目,来台里找我,详细了解之后,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完成这个项目。
(《大明王朝1566》剧照)
但在当年,因为受到一些外部原因,这部剧没有达到理想的播出情况。这件事情一直成为我心目中的一大遗憾。
Q:现在咱们这部戏是张黎老师担任监制、张挺老师担任导演兼编剧,想问当初是如何确定下两位老师的?
A: 当时确定做这个项目之后,我们就先找来了张挺老师,想让他做导演。因为他本人是明学历史这方面的“大家”,在学校主修明史文化,在这方面颇有研究。
张黎导演是后来加入我们这个项目中的,担任我们这个项目的监制,对整个项目进行把控。因为他也是《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所以有他在,大家会更放心。
(《大明风华》人物关系图)
Q:那您对这部剧的定位是什么?
A:定位就是做一部具有家国情怀的历史剧。我们整个故事背景都是以明史为背景,比如观众后期会在剧中看到的“靖难之变”、“永乐大帝驾崩”等等,都是史书记载中的著名事件,我们也想通过这些真人真事,进一步增加人物的可信度与题材的厚重感。
我们常说“国事家事天下事”,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明朝是一个很庞大的家族,它整个历史进程十分复杂,是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比拟的。从这些真人真事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个年代所持有的独特风貌,我们就是想做这样一个波澜壮阔、具有宏观价值的历史大剧。
“汤唯、朱亚文是我第一眼相中的演员”
Q:外界都好奇您为什么选择了汤唯?
A:她其实是我一眼就相中的演员。当时看完剧本,脑海中就浮现了汤唯的影子,觉得她就是孙若微,骨子里都有着一种倔强、不服输的精神。
后来我就去和汤唯谈,大概聊了有八九个月,汤唯最后才答应下来。因为,她之前都是主演电影,大家也都将她称为“文艺片女神”,没有演过古装剧的经验,所以她自己也有点担心。
后来,她还是自己说服了自己。她真的非常认真,也很优秀。角色确定下来后,她就全力以赴,用大把时间学习明朝历史,走姿礼仪,台词发音和乐器弹奏等古代人文化和习俗,非常努力。
Q:朱亚文老师之前也都是多为现代戏,为什么选择让他和汤唯搭戏?
A:首先,朱亚文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技派,他之前的很多作品我都有看过,非常喜欢他。
之所以选他和汤唯搭戏,一是因为两个人之前都没有演过古装剧,这在形式上,会给观众一个好奇心理,觉得很有新鲜感;其次是因为朱瞻基这个人物原型,历史上他就是一个聪明、骁勇、能文能武,对待情感十分专一的三好男人。我们觉得他与生活中的朱亚文也很像,所以就定了朱亚文饰演男一朱瞻基。
Q:这部剧中咱们还邀请来了“王学圻”、“梁冠华”这样的实力派老演员,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A:还是那句话,首先两位老戏骨肯定都是有了一定的声望与地位,在演技上基本都可以做到无可挑剔。
王学圻老师,他所饰演的朱棣用张挺导演的话形容就是意在笔先,堪称绝妙;梁冠华老师,之前大家也都认识他,在《神探狄仁杰》中有着非常出彩的演技,这次由他饰演的朱高炽,可以说是具温暖、幽默、霸气、变化莫测于一体,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
“能与《大明王朝1566》做比较,很荣幸”
Q:现在再提到《大明王朝1566》这部作品,是什么感受?会担心观众将两者进行对比?
A:肯定还是很激动的。国产剧中能够出现《大明王朝1566》这样一部史诗级作品,对于从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标杆性质的存在。这也是我们这部剧一定要请来张黎导演的原因,他是我们整个团队的精神支柱,有他在我们就会安心很多。
坦白说,我们这部剧的体量非常大。但每个人都精神充沛、活力满满,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肯定也不会怕观众拿它与《大明王朝1566》进行比较,能够比较就是一种荣幸。
Q:但两部剧在风格上其实还不完全一样,比如《大明王朝》是一部男人群戏。
A:对。《大明王朝》确实是一部男人戏十足的历史剧。我们这部剧是依托于女主视角展开的历史剧,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但我们这部剧戏,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傻白甜”、“宫斗剧”,而是借助于孙若微这一核心人物,向周围辐射,带出所有与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越往后看越会了解,它其实是一部“人物群像戏”,没有所谓的主角之分。
Q:您会担心历史剧的生存现状吗?在创作手法上,如何与年轻观众拉近距离?
A:完全不担心。《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的复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这也说明,观众的审美在日渐进步。好内容永远有生存空间。
至于如何与年轻受众拉近距离,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刻意拉拢,还是要看剧本、看人物塑造这些。像《大明风华》,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做一部“有家国情怀的历史剧”,它首先一定是个历史剧,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故事背景上,都必须遵守史实。
其次,才会去考量年轻受众喜不喜欢这些因素。那恰好,我们这部剧中也有女性受众喜爱的情感元素,比如男女之间的爱情、父兄之间的亲情,以及最重要的家国情怀等等,
其实,你只要做好你份内的故事,做到故事好、内容好,剩下的就放心的交给观众,我们相信观众会有一个良好的审美。这点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