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好消息不断,国际排名不断上涨。
不久前,人民币在融资货币排名上超过了欧元,成为了全球第2大货币。现在Swift公布的数据又进一步表明,人民币的支付份额占比神奇的远超日元,进占全球活跃货币第4位。
受到众多的利好消息提振,人民币在最近的一个多交易日时间里,从7.15快速上涨至7.0876,累计最大涨幅达到了629点。
Swift组织每月公布的数据中,上个月人民币的支付份额占比达到了4.6%,与2010年刚开始时只有0.1%相比,人民币在这13年以来的进步神速,不仅获得了46倍的增长,而且还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
上个月日元的支付份额占比为3.41%,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超过了日元,还一举将差距拉大到接近1.2个百分点。
其实在2021年的12月份,人民币占比就曾经一度超过日元,当时日元的份额是2.58%,我们达到了2.7%,略微超过一点点。但随后日元的份额快速增长,我们的份额也在增长中,不过略有波动,又回到了第5位的位置。
即使在今年10月份,我们的份额还曾经略有回落至3.6%。但想不到11月却从3.6%一举提升至4.6%。
人民币对日元的反超应该与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有很大的关系。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数据中,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9.5%。虽然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复苏遇上了一定的困难,导致利润出现了下跌,但现在累计跌幅正持续的缩小。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下跌4.4%,与1~10月份同比,下跌7.8%相比,降幅缩小了3.4个百分点。
这一点充分的表明,我们的经济复苏力度越来越强劲。
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运行数据也表明了工业和消费等领域都正在持续的恢复中,导致对物流的需求不断的扩张,截止11月,物流增长了5%,与前一个月的累计值相比,增速加快了0.1个百分点。假如只看11月的单月数据,同比增长率高达6.7%。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日本,虽然日元的支付份额也在增加中,但是增长速度却比人民币低了不少。
日元今年的贬值幅度比较厉害,兑美元的汇率最低的时候跌破了150。这可能与日本的态度反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了对待美债的态度,以及对待去美元化的态度。
举个例子,我们从日本购买美债来看,今年的6~8月连续三个月的增持,表现比较奇怪。9月份突然间进行了抛售,与国际社会保持了一致。但想不到10月份又再次增持118亿美元。
日本对美债买了又卖,卖了又买,看起来并没有清晰的既定策略。
日本的经济表现也有点类似。日本央行不断的刺激通货膨胀,虽然过去这么多年都失败了,但最近这两年总算突破了2%,甚至达到了3%。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来自央行的放水,主要是来自于国际通货膨胀对日本的输入。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央行变得非常犹豫,既觉得需要通过加息来避免通货膨胀越来越高,又担心加息之后通胀回落过快,重新陷入通缩。
所以整体来说,日本并没有对未来有更清楚的计划。
国际社会对日元的信心显然不如人民币,因此现在乐于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支付的国家越来越多,自然也促使我们前进一步成为全球第4大货币。
既然看到了这里,如果觉得还不错,请顺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