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的黄金储备达到7280万盎司,与上个月持平,这是自2024年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保持同一水平。
然而,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央行却在积极增持黄金储备。
这到底怎么了?
过去这一段时间,我们持续的抛售美债买入黄金,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但最新的数据却显示,4月份我们开始增持了33亿美债,同样也是从4月份开始黄金的储备量就止步不前了。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自2022年1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曾连续增持黄金储备,直至2024年5月,累计增长了1016万盎司。
如果以每盎司2400美元来计算,累计的买入金额达到了243.84亿美元。当然实际的投入金额小于这一个数值因为央行开始买入黄金时价格仅略超1800美元。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持续,美联储还在降息与高利率之间犹豫不决,黄金作为避险资产,更加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
但随着黄金价格持续在高位震荡,人民银行在短期内暂停了增持操作,这应该是主因。
这说明我们在优化外储资产结构、确保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和收益、同时也需要降低资产组合风险度与波动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发达国家央行的黄金储备扩容行动。
捷克央行行长Ales Michl表示,捷克央行计划将黄金持有量从约40吨提高到100吨,以增加外汇储备投资回报率。
从40吨到100吨,扩容规模达到150%。不过捷克央行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方案和期限,100吨只是目前的目标而已,所需要增持的60吨以什么方式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暂时还不确定。
但显然捷克央行是行动派,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今年4月捷克央行已经买入了两吨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央行黄金持有量占其外汇储备的比重不一,相比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的黄金持有量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到约60%,其他发达国家的黄金持有量占比相对较低,存在较高的增持黄金储备需求。
此外,发达国家央行日益担心美元体系逐步瓦解、美国国债规模过大与美债兑付持续性等问题,纷纷减持美债资产并买入黄金作为替代。尽管当前黄金价格较高,但发达国家央行的增持意愿并未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央行一直是全球央行购买黄金储备的主力军,发达国家央行是最近才积极加入这个阵营。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最新年度调查显示,约60%的受访发达国家央行认为,未来5年黄金在其外汇储备的比重将上升,而约13%的受访发达国家央行计划未来一年内增持黄金储备。
发达国家央行增持黄金储备的行动,预示着未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还会进一步降低。
在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级与金融市场资产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央行正日益重视黄金在资产配置过程中的保值作用,同时减少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债。
现在连发达国家都已经加入了全球央行的抢金大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继续支持黄金呢?
PS: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给本文“点赞”,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