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五分钟的网络微短剧,凭借鲜明的主题、快速推进的剧情,受到大众热捧。不断反转的剧情特点,让大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持续收获爽感,精简、沉浸化的剧情内容,也让微短剧占领着大众的碎片化时间,成为新晋流量高地。与此同时,投入与产出具有极高性价比的微短剧也成为影视行业的青睐对象,视频平台、MCN机构、广告品牌方等纷纷向微短剧布局,试图在微短剧赛道中抢得更多先机。
微短剧站上风口
行业大会释放转型信号
微短剧之风,已经在行业内刮得火热。
内容短小、制作周期短、投入低却产出高的微短剧,在近五年蓬勃生长,逐渐成为影视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近期召开的春推会上,名为“淘沙见金:微短剧的理性思考与机遇”的微短剧主题论坛亮相,论坛讨论中透露,微短剧在2022年的备案数量超过3000部,备案数量非常可观。
而此前,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1年重点网络微短剧上线数为58部,到了2022年已经达到172部,微短剧上线数量也正在实现翻番,这意味着微短剧赛道在之后的时间中会变得更加拥挤。
同时报告还指出,在最近半年内,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说明微短剧这种内容体裁,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中成长为不容忽视的流量池。同时报告指出,未来微短剧可能会呈现单集时长、总集数均增加的趋势,伴随着微短剧在体量上有所突破,其对于大众流量的吸引能力也将再度上升。
微短剧已经站在了影视行业的风口,抢热点、抢IP、抢潜在受众、抢用户碎片时间成为行业目前的比拼关键。在视听大会召开期间,微短剧的内容创作引发大众热烈探讨。在“微短剧行业发展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导演、平台方相关负责人、影视行业代表围绕“平台交流微短剧内容创作发展趋势”“微短剧与长剧创作对谈”等展开探讨。圆桌对话释放出“与制作相比,讲好故事更重要”的鲜明信号。内容向迈入精品化、高质量发展,从粗糙创作转型向精细化打磨,无疑将成为推动微短剧行业走向成熟的发展重点,也将成为微短剧的未来发展趋势。
微短剧行业快速引流
各大平台纷纷入局
现如今,微短剧行业已经从草莽逐渐走向成熟。从早期的头部网红自己拍摄微短剧,到MCN机构入场拍摄,再到现在的头部视频平台优爱腾芒纷纷入局,微短剧如一块磁铁般,正在将影视行业的资本和流量不断吸入。
在当下,头部视频平台或是建立起了专门的短剧剧场,或是推出了针对微短剧的扶持计划,均试图在微短剧行业进行广泛布局。
爱奇艺在去年推出了“限定短剧”概念,“拾光限定”系列下的短剧已经播出了的《摇滚狂花》与《芳心荡漾》两部剧集。两部剧均为短剧题材,集数均为12集,但是从单集时长来看,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并未精简到十几分钟之内。虽然目前仍然停留在对于短剧题材的试水,但是也能清晰看到其在后期向微短剧方向布局发展的趋势。
在爱奇艺之外,芒果TV推出了大芒 App,其中不乏各类微短剧、轻综艺,并且还推出了短片片场“今夏片场”,展现出其对于微短剧的极高重视。而优酷和腾讯视频也针对微短剧打造了“优酷小剧场”和“十分剧场”,试图在微短剧领域抢夺流量。在发展微短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的B站,也上线了“小剧场”并持续更新热门内容话题。期间也推出了另一个微短剧相关的“轻剧场”内容厂牌,现在累计播放量也已经达到了1.4亿次。
在视频平台外,拥有更加贴近用户的内容创作氛围的短视频平台,更是在微短剧扶持计划方面持续加码。如抖音推出“新番计划”,快手推出“快手星芒短剧”等。
“内卷”突显
微短剧行业亟需迭代
资本扶持与流量倾斜,让微短剧行业得以蓬勃发展,但也促使微短剧一步步走入了“内卷”时期。
一方面是内容制作开始内卷,从最初各式MCN机构和短视频网红拍摄微短剧,变为现在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影视明星接连进入微短剧的拍摄,微短剧在内容制作和演员阵容上正在逐步升级。如早前被称为“国内首部全明星爆笑恋爱微短剧”的《做梦吧!晶晶》到今年在抖音掀起讨论热潮、豆瓣开分8.1的《二十九》,更多影视演员进入了微短剧领域,让微短剧在拍摄阵容层面拥有了更多比拼可能。
另一方面则是内容题材的内卷不断。随着微短剧数量的井喷式增长,内容题材的“撞车”也便变得更为常见。现阶段微短剧内容多集中于高甜玛丽苏、爽感复仇以及悬疑烧脑等类型,大部分微短剧剧集便在这些题材方面展开了“火拼”。而在专业制作公司进入微短剧制作之后,题材的内卷将会进一步扩大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爽感环节的比拼,而是会向男性、现实主义题材等多元化发展,同时微短剧所面向的受众圈层也将再度扩展。
在内卷愈发严重的现在,微短剧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在浮现。
如小程序微短剧乱象明显,违规的内容时常出现,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还需要对“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不断加大治理力度;虽然头部视频平台的力量已经进入,但是在微短剧的内容制作层面,大量微短剧依然处于制作粗糙、泛娱乐化的状态之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单纯的依靠分账获得盈利之外,微短剧的变现路径还需要持续丰富,微短剧为平台所带来的引流路径也仍待拓宽。
面对着内容上现存的众多问题,聚力于微短剧行业的视频平台已经有所考虑。正如腾讯视频曾提出,腾讯视频的微短剧未来将以“烟火气、少年气、新鲜气”作为重要方向,重点布局“温暖现实主义”短剧。爱奇艺也表示,平台将持续在微短剧赛道深耕精品化策略。从中能够看出,让微短剧能够真正的“讲好故事”,才能最终推动微短剧行业迈向内容的迭代和升级。
让微短剧创造更多的变现机会,盘活平台的内容生态,也将是下一步行业的发力重点。现在品牌定制微短剧已经变得十分常见,通过定制剧集,让微短剧从角色设定和制作逻辑上向品牌贴近,让内容和品牌融合得更加自然,从而实现更佳的品牌宣传效果。如抖音与洗护品牌KONO定制微短剧《不熟恋人》,便在试图借助小体量微短剧来实现品牌宣传。另外,平台通过打造微短剧来为旗下内容产品引流,这也是微短剧行业在后续发展中将采用的重要一步。
微短剧行业正在从爆发式增长,缓慢向内容精品化、类型多样化、题材创新化转型,但是距离行业回归理性,不再同质化内卷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