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方晓莉)
(备注:本人是一名网文作家兼编剧,曾参与传统文化书目方面的编写出版工作,也有一定审校经验,偶作文章发表于刊物,欢迎交流。)
@何祚庥 @张洪林医学博士
题记:
近日有网友私信我问,“构陷是否属于文学的能力之一?”,我答不是。具体阐述如下,欢迎各类交流,多多益善。
(备注:此“AI”图片来自于本人通过“AI软件”制作而成,感谢分享。)
近日,我仍旧看到网上有关构陷类的所谓文学之作,实在令人惊讶!……那么,构陷是否属于文学之一?
其实大家都知道,构陷肯定不属于文学,但又不能够完全去“鄙视”它,因为你一旦鄙视,就害怕,被别人构陷!
构陷不仅仅表现在文字“创作”上,在日常生活里,无论现实还是网络,各行各业,各类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往往在功利性前提下,或者各类“利益得失”之下,选择构陷他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它不仅仅不属于文学门类之一,也不属于正常心理学范畴内的健康心理学表现之一,这是一种道德上存在缺陷的表现,俗称:“缺德”。
那么构陷是否可以挽救呢?……也可以!
但我们首先来说明一下,用文学上的表述来证明为何构陷不属于文学表现之一。
第一,文学即便存在想象力的类型,但是一定都建立在真实、可循的逻辑上!也就是说,它背后的逻辑,文章逻辑或者其他类型的文学逻辑,它不符合真正的逻辑,那么实际与事实有所出入之外,其意象在于打击他人,其语言在于抹黑他人,其后果为了自我牟利,或者达到进一步的名利目的,以牺牲他人权益而保全自身,或者美化自身,打压他人而获得自己的上升,无论是职业上升还是财产、权力地位上升或者获得更多“利益”方面的收获。
当它违背了美学需要,不是真善美的,那么不为真正的文学。
当文学走向构陷,已经违背了事实逻辑,所以它不属于真正的文学。
第二,什么叫构陷?在文学上,是如何定义构陷的?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现实里受伤,是否可以进行说明?可以,进行说明只要事实证明,这的确是真有其事,撇开语言是否符合文学的美感之外,如果事实是一致的,那么不能说是构陷。
诉苦不等于构陷,倾诉也不等于构陷。
相反的,很多人在诉说过程中,往往会隐去真实的事实,试图撇开曾经的痛苦,这属于一种表达方法。但不能说明,人家实事求是说明痛苦,就是构陷。
真正的文学是有美感,有时候呈现一种伤痛,为了避免更大的伤痛,也是现实考虑。
而对现实呈现的文学,不能够将其认为是一种构陷,而构陷其不热爱生活云云,这是不科学的做法。
第三,能不能因为自我感受不喜欢别人作品就进行构陷?显然不行。
很多人自身缺乏才华,或者走了歪路,往往喜欢通过一些不正确的文章,包括立场也不正确而进行对他人的诋毁,网暴,事实与现象的构陷,人品的诬陷等等。
这类人为何喜欢做这类事情?很大一个原因是自身能力不足,又渴望上位,获得更多权力和财富,甚至还有美女(或者美男或者单纯的男女关系不符合道德或法律的体验等等……),荣誉,地位,等等。
但他们能力不足,便要采取这种方法,消灭掉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或者是将“挡路者”给去掉——————当然,这是他们自己进行的定位,只要自己各方面不行,别人比他们行的,或者比他们有能力,有才华的,他们受不了,感觉“职业道路”或者“利益前途”被别人的光一照,自己原来是黑的,自然不高兴了,“消灭光明,我就是光明”这种心态成为他们的一种前进的动力,十分可笑。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三点:
第一,诉说真实不等于构陷,即便令人不快,但我们应该关注真实,关心群众,明白他们的疾苦,而解决实际困难。不应当构陷真实的反映;
第二,错误的思想会导致错误的立场,如果一个人立场错了,那么他们会构陷很多立场正确的人,我们要让自己回到正确的立场,否则贻笑大方;
第三,人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别人或者别人的作品而予以构陷之,如果因为仇恨对方,嫉妒对方,或者因为私仇或者其他原因对他人进行“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等种种构陷,那么只能证明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不等于这个人构陷的能力越强大,其“想象力”越伟大而认为其人文学才能超凡脱俗,这并不对,这是一种缺德至极的表现,只能证明你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人品出了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回到一个问题上来了:构陷者是否值得挽救?或者必须挽救呢?……很多人在面对构陷者的时候,往往是绝望的,甚至痛恨的,但他们从来不知道,还可以挽救这类人。
对于一些能力足够,又有才华和品德的人而言,其实他们一直在进行着构陷者对他们的“构陷”行为后的挽救“缺德者”的工作,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的任务,责任是重大的,道路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理想是永恒的。
通常,对于德才兼备者而言,他们在挽救构陷者的过程中,往往喜欢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去打动构陷者们,试图与他们用正常语言交流,但往往乏善可陈,对构陷者而言,简直是十分可笑的。
构陷者擅长扣帽子,诬陷他人,罗织罪名除了网暴对方之外,无论现实还有生活当中采取各类强权迫害,已为常规作法。对于这类人,往往被构陷者痛苦不已,又因为各种胁迫、明里暗里威胁以及恫吓,恐吓之外,导致被构陷者最终要么选择沉默,要么被构陷而亡,要么生死不如,在种种状态之间,而难以为继。
那么,被构陷者是否永无生路呢?……也并不是如此!当被构陷者心中还有挽救的念想,终究认为构陷者有种种理由或者动机,令其人怜悯自己。但又因为种种现实考虑,这类人丧失人性的做法,又切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他们总希望教会别人做人而告别对方伤害自己,但都非常徒劳!……所以在很多人挽救构陷者构陷自己的过程中,希望挽救对方的人品,也让自己不再受害,他们会失望,有的人失望过度就产生了难以预料的一系列后果。
而构陷者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然不愿意他们公布更多事实,这个时候,他们更加会对被构陷者进行各类构陷和恐吓。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和保护那些坦白自己痛苦的人,这类人是真正的文学工作者,无论他们有没有真的进入作协或者是有其他被人诟病的因素,对于这类人,他们是用生命在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安全。
但对于那些假大空的“流量群众”(无论表面是否如此,或者假说自己官方名义,而行私事之实,而构陷对方。),进行各类构陷,将自己的头衔与包装整得特别高大上,还看上去像官方一样,甚至可以利用各类“权力”的“暗箱操作”一般,可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事实证明,这些人在真理面前,什么也不算。
被构陷者只要陈述一个最基本的真实:一切可以遵循逻辑,那么构陷者的一切“构陷”也就会灰飞烟灭了。
我们为什么要尊重那些被构陷者伤害的人们所陈述的语录呢?还有他们的一些真实故事。
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学美感足够好,而是在他们朴实的心声当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无辜地热爱着这个世界,但最终他们被伤害了,只能选择倾诉,仅此而已。
我们要明白,他们的每一层倾诉,实际上不在于是真正掌握文学的诀窍,而是在无形当中契合了“道”的正义:真即美感。
不真而无美感。
构陷是邪佞的,也是庸俗的。好构陷者,无论以语言、文字或者行为,或者其他方式来对他人进行构陷,最终抹黑的,往往是自己的人品还有一切。
当你成为一个构陷者,你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
(备注:图片来源于作者通过“AI软件”制作而成,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