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应推动“影响力投资”重塑金融(一)

2022-03-21   汉正家族办公室

原标题:基金会应推动“影响力投资”重塑金融(一)

影响力投资是一门“艺术”。2007年和200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在意大利北部的休假疗养中最先提出了“影响力投资”这一概念。参与者们都是慈善组织、资产管理、社会企业以及咨询业的从业者,他们访问了位于科莫湖附近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贝拉焦中心(Bellagio Center),并讨论了如何去描绘他们几十年来引入私营部门资金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将从社区发展到清洁能源,再到小额信贷在内的所有的不同的投资实践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使私人资本市场为慈善事业解决各种问题所用的更大的领域。

在许多方面,驱动这些人对话的雄心壮志和焦虑构筑了我曾经工作过的世界。我认为这个世界可以称之为“基金会之境”(Foundationland),它集合了很多独特的实践、人、观点、事件和组织。在这个领域,慈善实践者们和他们所资助的人聚集在像上述洛克菲勒基金会组织的聚会上,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辩论,完善变革理论。他们建立新的机制以测量和管理社会影响力,识别对达到目标至关重要的杠杆并利用赠款撬动这些杠杆。

但是那些“基金会之境”中的人们知道,他们是在远离世界的情况下做事情的。在其对影响力投资的概念中,金融是实体经济中独立于慈善事业的强大力量,可以带来更好的社会成果。影响力投资也反映了基金会认为自己不如金融业强大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希望说服机构投资者和富有家庭利用其庞大的金融资源为世界做更多贡献的策略。

2009年,“影响力投资”首次公开亮相在由摩立特研究所(Monitor Institute)发布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力投资:一项催化新兴产业的设计》(Investing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 Design for Catalyzing an Emerging Industry)报告中。这份报告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安妮· 凯西基金会(Annie E. Casey Foundation)、凯洛格基金会(W.K. Kellogg Foundation)和摩根大通基金会(JPMorgan Chase Foundation)等资助。

该报告提出了一个发展计划,以促进影响力投资并改变传统投资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通过推动影响力投资成为一个行业,慈善组织机构可以像它们帮助小额信贷那样,将这个领域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上可行的金融实践,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安东尼·巴格-莱文(Antony Bugg-Levine)和杰德· 艾默生(Jed Emerson)2001年的著作《影响力投资:在改变我们的赚钱思维的同时改变社会》(Impact Investing: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Make Money while Making a Difference)中所述的“发展业中的最佳品牌”(the best brand in development)。

在建设影响力投资领域的过程中,如何结合金融机构和基金会的不同文化一直是一个关键的挑战。金融和有组织的慈善通常被视为是对立的:一个生财,一个散财;一个非常残酷,一个具有公共性;一个强硬而高效,一个柔和而无棱角(这些荒谬讽刺的性别化的标签本身就非常值得研究)。

即便如此,弥合这种分歧能带来非常大的好处。对于慈善领域来说,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因为金融市场代表着如此多的钱,真真切切的钱!那种从十几亿到几万亿的钱,那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资金缺口所阐述的钱。影响力投资的支持者们有时会在金融领域看到它们认为慈善领域所缺乏的那种严谨和效率。另一方面,从事慈善事业的人可能认为金融行业将其成本外部化让全社会承担,以牺牲人类和地球为代价寻求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影响力投资是一种批判金融的工具,为金融活动注入道德使命。

影响力投资领域以及支持影响力投资的基金会必须能够驾驭这种张力,然后吸引、劝诱、重新引导、重新构想或是驯服金融业。这是一项雄心勃勃的事业,基金会们已经动用了一系列的慈善工具以将私人资本用于公共目的。影响力投资倡导者们尝试影响别人资金的工作做得如何了?从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关于慈善事业转向私营部门时所面临哪些挑战的启示?分解基金会在影响力投资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上述问题,并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关于影响力投资领域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