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快的疾病,是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增高,其中男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的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有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那么什么的样人得肺癌的机率会小一些呢?就有研究表明,对于严重肥胖的人,相比较于正常体重的人群,所有癌症 的死亡风险将大大增加,男性和女性分别高出52%和62%。就比如说消化道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肥胖癌症品牌的死亡风险会更高。但是,对于肺癌来说,肥胖反而会减低了患者癌症死亡的起码比我,另外,肺癌患者的BMI值越高,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预后。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的体重安全吗?
体重指数(BMI)是国际上较为常用的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就有研究证实BMI与很多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相关。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如果你的体重是60kg,身高是1.70M,那么代入到公式来计算,你的BMI值即约为20.42。这按照我国《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胶症预防控制指南》为依据,18.5≤BMI<24为正常,BMI≥24为超重。所以BMI值越高,预示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会更高。
肺癌患者体重越高预后越好?
根据对236例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前BMI值,并对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将患者BMI值分成了两组,即正常组(18.5≤BMI<24kg/m²,75例)和超重组(24≤BMI<28kg/m²,161例),得到的实验结果显示:
正常BMI和超重BMI两组患者的中位DFS(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5.80个月和60.70个月;
正常BMI和超重BMI两组患者相对应的术后5年OS(总生存期)分别为51.30%和68.70%。
根据这份数据表明,在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超重BMI与术后的长DFS和OS密切相关,而正常BMI组的患者术后预后相对较差。
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肥胖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相关性还没有明确的机制证实,有假说认为低BMI人群的总体代谢速度较快,致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迅速,造成低BMI人群预后较差;也有假说认为高BMI值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较好,可能原因在于染色体损伤少,患者对手术伤害的应激承受能力强,以及术后整体免疫状态比低BMI的患者更好。
其实对于肺癌晚期患者来说,消化系统受到治疗副作用的影响,饮食营养摄入量不足,导致体重下降会延缓患者仙体的恢复能力。营养较差的晚期患者对癌细胞的侵袭也会越来越招架不住,患者的生存预后也会越来越差。
肺癌患者如何补充营养,防止体重下降?
早中期的肺癌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健全,在临床诊断后,应抓紧时间给患者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病质的出现。如果在临床治疗以前营养吸收较充分,机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更强,治疗效果亦较好。早中期肺癌病人在消化吸收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补充各种营养素,如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
肺癌患者术后的膳食应该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为目的,以便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有效防止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术后一周是手术创伤的调养期,在拔除气管插管6小时左右,可开始饮少量温开水(一两口)。若无恶心、呕吐、呛咳等,间隔2-3小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50毫升左右),然后每次逐渐加量,直至300-500毫升左右。
术后第3天,可进半流质饮食,每次500毫升左右,每天5-6次。4-5天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虾类,以帮助创口愈合和体力恢复。同时,还要多吃新鲜水果,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疏通大便。但不要吃太多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以免引起腹胀。
晚期肺癌患者会出现发烧、消瘦、乏力等症状。此时的饮食搭配要多样化、多菜谱、不能偏食,避免总吃一种食物。在烹饪菜肴时,根据患者的口味在色、香、味上多下功夫,引起患者的食欲。进食时如有恶心,可以在餐前喝点生姜汁。最重要的是切忌过饥过饱,切忌食用肥腻厚味的食物,以免引起食欲不振。
癌症控制不好,主要是营养跟不上,那么需要如何加强营养呢?
阶段一:饮食+营养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患者必须吃低脂(每天少于3勺油或40克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糖类、谷物、水果、干果类、干豆类、根茎蔬菜类),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钙:低脂牛奶、虾皮等;铁:牛肉、动物血、菠菜等)、少量优质蛋白(白色的鸡肉、鱼肉、鸡蛋的蛋白部分)等。
根据这个总原则为患者烹饪食物,不建议在患者的饮食里加入油炸食品,可以炖瘦肉鸡蛋汤、鸡汤等,但是切记要少油。
食用包含豆类且丰盛的汤、吃全麦面包、食用黄色稻米而非白米(或在白米中混入野生稻米)。八宝粥,薏米粥等,是很好的选择。在果汁中添加蛋白质粉(大豆或乳清蛋白)也是很好的补充 蛋白质的方法。
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例如猕猴桃、芥蓝等。适当摄入蛋白质:一副扑克牌大小的鱼肉、瘦肉、家禽或一杯豆类大米混合半流质。
阶段二:饮食+口服营养补充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按时为患者冲泡肠道营养液并进行喂食(病人可自行经口进食的前提下)继续为患者提供我们上文提到的第一阶段的食物,不过要注意此时的食物要更加软烂,最好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
阶段三:全肠内营养
如果前两个阶段的营养治疗都已不再能满足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如一些肿瘤患者的病情十分恶劣已完全没有进食条件,这时候只能采用全肠内营养。
阶段四:部分肠外营养
家属应根据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师积极沟通。以便于医生根据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适量的补充肠外营养,完全饮食或者全肠内营养是理想方法,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家属和患者一定要及时关注自己的饮食情况,肠内营养耐受情况,并积极和医师进行沟通交流。
阶段五:全肠外营养
对于前四阶段都不能达到预期的营养治疗目的时,尤其是在肠道完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全肠外营养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唯一营养来源。
其实和正常人一样,癌症患者也需要营养的支持,如果不增加营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癌症病人在治疗期间,配合高营养是有好处的。营养疗法使机体受益大于肿瘤受益,患者应该将营养疗法作为整个抗癌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肥胖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真应了那名,胖子也是很幸运的嘛!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