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肺结节都会成为肺癌吗?不要自己吓自己了

2019-11-22     张富全医生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注重,每年都会定期做检查,有些人在检查中发现了肺部结节,就认为是自己得了肺癌,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大多数是自己吓自己。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富全表示:在肺部胸片或CT片上,肺结节表现为较小的、密度偏高的阴影,一时学确定不了是什么疾病,因此暂时采用“结节”这个名称进行描述,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另外,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所以患不必太过惊慌。

什么是肺结节呢?

高分辨ct下发现的肺部异常结构,为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

肺结节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结节的大小分为:

  • 小结节:结节<1cm;
  • 微小结节:结节<5mm;
  • 肿块:结节>3cm,此时不称为结节了。

根据结节密度可分为:

磨玻璃结节:是指肺内模糊的结节影,呈云雾状淡薄影,密度较均匀,看上去像磨砂玻璃一样,但其内血管及支气管的轮廓可以看见。

  • 实性结节:是指其内全部是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其内血管及支气管影像被掩盖。
  • 部分实性结节 :是指其内既包含磨玻璃密度又包含实性软组织密度的结节,密度不均匀。
  • 在这些结节中,恶性概率从大到小依次是: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

检查发现结节怎么办?

现实中,很多人在检查后发现肺结节很慌张,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还是有少数的肺结节是恶性的。

所以在检查报告中发现有肺结节,我们要找有经验的胸外科医生进行诊断,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等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有些肺结节因为暂时可能还不能定性,医生会建议先进行随访观察,医生会根据肺结节的具体情况安排病人进行复查胸部CT的时间。

在临床中,有些结节随访观察过程中会出现增大、增密、增强、增粗(肿瘤血管),如果出现1-2种情况时,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还有一部分的结节,在随访观察期间会逐渐变小、变淡直至消失。

所以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富全建议:

  • 首次发现不超过2cm的性质不明结节建议3个进行复查;
  • 2cm左右的实性结节建议尽早复查;
  • 小于5mm的结节建议半年至一年进行复查。

肺结节应该怎么预防?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富全提醒:预防肺结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戒烟

在香烟中含有很多种致癌物,吸烟不仅侵害的是自己本人,还会对周围的亲朋造成伤害。故而戒烟是目前来说预防肺结节及肺癌的非常好的措施。

少接触恶劣环境

现在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大气中的PM2.5含量非常高的,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有一些时间被雾霾侵袭,而雾霾对人体,特别是肺部伤害非常大。所以大家要减少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外出或活动,必须要出门时,建议带上口罩等防护措施。

做好自我保健

感冒咳嗽对于我们的肺部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大家要避免吹风受寒,减少感冒咳嗽,这样才能预防肺结节以及肺部的其它侵扰。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现代人熬夜是家常便饭,轻易就能出现努力,其实这些对于肺部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要养成不熬夜、不动怒、保持好的心情、适当运动,提高自己的机体抵抗力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预防肺结节以及其他肺部疾病的发生。

定期检查

对于预防肺结节或肺癌,除了戒烟、改善生活环境、适当运动以外,定期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以下这些高危人群:

  • 中老年人,年龄在50-85岁。
  • 年龄大于40岁,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 长期吸烟,烟龄在20年以上;
  • 高危职业:如接触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粉尘、辐射、油烟等;
  • 恶性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肺结核病史等;
  • 有全身症状:消瘦、骨关节痛。

肺部结节不会都变成肺癌,但是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高危人群及时预防、定期检查,肺癌、肺结节都不会找上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iHKuW4BMH2_cNUg3W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