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宫戏的巅峰,可能非《大明王朝1566》莫属,且没有之一。
明朝,从1368年开国,到帝都被李自成攻陷,约有276年的光景。
在历史长河之中,数百年足够翻腾起无数浪花。
若说帝王是帝国的脸面,那么明成祖朱棣,则是这脸面之中的脸面。
朱棣,可能是大明开国皇帝之后,最有作为的一代帝王。
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疏通大运河、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征服安南。
就连朱棣的孙子朱瞻基都说,皇爷爷这是把几代人的事情都给做了。
但我们发现,关于朱棣的历史正剧并不是很多。
其出现的频率,甚至还不如后世的嘉靖和万历,更不用说亡国之君崇祯。
堂堂一代雄主,就这么不招文艺工作者重视吗?
近日看《大明风华》,常常为剧中的朱棣感到惋惜。
此间的朱棣已经过了奉天靖难,作为皇帝也到了晚年,仍壮心不已。
他时常困于朝堂,被儿孙的明争暗斗感到焦头烂额。
没法子啊,朱高炽朱瞻基是自己的骨肉,朱高煦也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能拍出朱家父子的温情脉脉,这倒是《大明风华》出彩的地方。
但朱棣,远没有这么简单。
剧中其实将朱棣的传奇色彩一笔带过,复杂的经历也并未浓墨重彩。
比如那年的北京城还叫北平,朱棣还只是一个年纪轻轻的藩王。
朱棣就藩时不过二十出头,正是年少热血的大好时光。
北平毕竟是苦寒之地,元帝国覆灭后,蒙古人退出中原。
曾经的元大都,再怎么繁华热闹,繁华落尽后,不过是大明帝国的边塞。
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何能及得上江南的山温水软呢?
离开南京时,朱棣毫不留恋。
据说,他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从小习武,向往战场,本就是个将才。
在军事天赋方面,他继承了朱元璋的基因,深得真传。
去朔方,那是天高任鸟飞,朱棣不是一般的鸟,他是向往草原的雄鹰。
看《大明风华》时,鬓发斑白的朱棣会对孙儿朱瞻基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年轻时的出征漠北,构成了他铁与血的记忆。
即便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这是朱棣一生的执念。
晚年的朱元璋极为冷酷,对于能征善战的开国功臣,毫不犹豫举起了屠刀。
杀到后来,就连北伐蒙元大胜归来的蓝玉也不放过。
兴许是朱棣第一次漠北大捷,给了这位开国帝王满满的自信。
在他的架构中,北境的藩王将拱卫帝都,拒蒙古铁骑于千里之外。
燕王、晋王、宁王等手握重兵的藩王,将是大明朝最有力的捍卫者。
朱棣自然知道老爷子的深远用意。
三十岁之后的朱棣,凡有战事,谋划比老丈人徐达还稳,打起仗来比蓝玉还猛。
朱元璋把前朝帝都交给朱棣镇守,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大哥朱标没有英年早逝,如果朱元璋再多活十年,朱棣这辈子也就定了。
史书上对朱棣的批语可能出彩的就一句话:明朝最能打的藩王。
北平的冬天很冷,漫天的雪花无边无际,一眼根本望不到尽头。
朱棣高头大马,率领凯旋归来的铁骑,马踏飞雪,雪中悍刀行。
冬天就是再冷,骨子里的铮铮铁血也能把身子焐热了。
麾下的将士个个精神抖擞,纵是再疲倦,只要跟着燕王,好酒好肉管够。
燕军的军饷,比应天府的中央军还高。
朱棣对自己的部队,有时候真是比亲儿子还亲。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不仅丰衣足食,逢年过节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没事儿就下基层,不是走访军营,就是探望家属。
行军途中若有士兵负伤不便,他会第一时间让出自己的宝马。
草原的冬天比北平还冷,行军打仗自然是苦的。
朱棣会支起篝火带着士兵一起取暖,围着一圈,谈笑风生。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声如洪钟大吕,却是其乐融融。
有这样的统帅,麾下将士那是三生有幸,怎么可能不去效死力?
就连最强悍的蒙古铁骑,也不敢和朱棣硬碰硬。
因为燕军的战斗力,只能用“恐怖”两个字可以形容。
在那个走路靠腿的时代,朱棣的表演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久而久之,北平乃至边军的几十万将士,都对朱棣的人设心悦诚服。
又是明太祖嫡子,又是实权藩王,又是统帅,又是豪杰,还是个影帝。
朱棣集诸多身份于一体,并且完美融合,看不出丝毫破绽。
从出生到少年,再到青年和晚年,有没有一部戏拍出了朱棣的传奇?
以前没有,但现在有了,这就是冯绍峰主演的《山河月明》。
从剧照到片花,都可以看出来,这个朱棣可能是最还原的一个。
朱棣此人,既有仁厚的一面,又有血腥的一面,并不比老子朱元璋差。
就帝王心术的火候来说,可能比开国帝王还要举重若轻。
杀黄子澄和齐泰,不是两条命,而是整整两个家族,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下死手的时候,他眼睛都不眨一下。
但是该杀的杀完后,转脸又是笑呵呵地布施恩惠。
让敌人恐惧,让自己人死心塌地,朱棣的手段,堪称千古一帝。
他天生就是伟人的后代,但他想做超过伟人的伟人。
登基后的朱棣,到永乐末年,几乎都是大手笔。
他把那个时代帝王能做的伟业几乎都做了一遍,文韬武略,雄才大略。
在朱棣的驾驶下,大明帝国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战车,风驰电掣。
但他寂寞,因为放眼天下,实在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对手,这叫英雄寂寞。
有意思的是,《大明风华》演出了这份寂寞,但愿《山河月明》也可以。
如果说朱元璋是第一次开国,那么朱棣就是二次开国。
成祖之名,名副其实。
相比文弱的侄子,朱棣似乎更适合当个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帝。
但是朱棣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打造的精锐,会在死后遭遇灭顶之灾。
土木堡之变,似乎是上天给这位勇武皇帝开的天大的玩笑。
明朝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只是从此一代不如一代。
遍地英雄下夕烟,换了青天。
明朝的拐点,是另一个历史怪圈的起点。
北京还是北京,雪还是雪,凛冬将至,寒风刺骨。
但雪中悍刀行的朱棣,已成往事。
有道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独狼映画编辑部:少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