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连续六次担任国家级副职,享年87岁,儿子强烈反对三峡工程

2023-01-10   一耿历史

原标题:他连续六次担任国家级副职,享年87岁,儿子强烈反对三峡工程

说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两个人,分别是蔡元培与黄炎培,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在清末到民国的半个世纪里,谱写了一段教育救国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第一人黄炎培。

1878年,黄炎培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川沙镇内史第,这个川沙县是现在的上海浦东,因此,按照现在地域划分,黄炎培应该属于上海人。

这个“内史第”也非常有名,它是一座大宅院,之所以声名赫赫,是因为这座宅院曾经居住过三户名人,一个是黄炎培家,另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宋家,也就是宋氏三姐妹一家,最后一个便是胡家,也就是胡适一家,据说胡适曾在这个大院里生活过。

黄炎培六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黄炎培自然会接受良好系统的教育,叔叔伯伯们亲自教授他四书五经,再加上黄炎培天赋异禀,国学基础非常扎实,年纪不大,便熟读各种经史子集。

不过,黄炎培的父母去世比较早,父母去世后,教育黄炎培的重担便落在了外祖父的肩上,在外祖父的呕心沥血下,黄炎培迅速成长起来。

21岁那一年,黄炎培在松江府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了秀才,三年后,黄炎培又在江南地区的乡试中考中举人。不过,黄炎培对功名利禄并没有太大兴趣,他最大的理想便是能够教书育人,为中国培养更多人才。

果不其然,考中举人后,黄炎培便返回家乡办起了学堂。在此期间,黄炎培接触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进步书籍,他认识到,中国若要强大起来,必须要进行革命,于是便产生了反清革命思想,为此,黄炎培还被清政府逮捕入狱,在基督教外籍牧师的保释下,才得以出狱。

1905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在老师蔡元培的介绍下,黄炎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同盟会。

与孙中山不同的是,黄炎培走的是一条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创办爱国学社、城东女学等新教育团体,还曾担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地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黄炎培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试验、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

在此期间,黄炎培与毛主席有过一次“接触”。

那是在1920年,美国哲学大师杜威博士应邀来到中国,并在上海举办讲座,在教育方面,黄炎培与杜威有许多相似之处,杜威推崇实用主义,黄炎培则主张教育要务实,所以,这次讲座,黄炎培也发表了演讲。

令人没想到的是,当时台下听众中有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对黄炎培的这次演讲印象深刻,后来黄炎培来到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说道:“我们20多年不见了!”

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黄炎培奔走于各地,积极组织抗日救亡运动。在此期间,黄炎培对远在西北的共产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那位早已闻名遐迩的中共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实,毛主席对黄炎培也敬仰已久,两个人还有另外一层关系,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有一位老师叫徐特立,而黄炎培正是徐特立的老师。

当时,中共的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日,正好与黄炎培的想法一致。抗日战争胜利后,黄炎培也极力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为此,他还率领民主人士赶往延安,受到中共友人的热情款待。

令人没想到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还是发动了内战,不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解放了全中国,中国终于迎来了光明。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黄炎培作为民主人士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黄炎培更是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并兼任轻工业部部长,成为副国级的领导人。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黄炎培还两次当选全国政协主席,三次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连续六次担任国家级副职,在这党外人士中是非常罕见的,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值得一提的是,黄炎培作为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儿子也非常优秀,比如说黄炎培第三子名叫黄万里,曾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而且,黄万里还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的水利专家,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误地划为右派。

此外,黄万里对长江的一座水利工程也持反对态度,它就是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黄万里认为该项工程会破坏当地生态,但是他的反对声还是没能阻止三峡的修建,临终前,黄万里痛心疾首地说道:“他们没有听我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