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
学习力决定创造力,学习力决定竞争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也决定了发展。那学习力在哪里体现和培养?当然是教育中。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人类,如果教育都成问题,那么一切都是问题,教育才是国之根本。
前段时间品史君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内容是美籍日裔科学家、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接受媒体的采访,他提及到了整个东亚的教育问题。专业方面的知识品史君先不做过多分析,在中间有一句话显得格外“另类”:东亚的教育模式,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这番言论在发表之后,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支持;也有人认为,不要又当所谓的“舔狗”,给了你一点好处又在这夸西方教育。这样的说法有无道理?品史君从东亚教育的根本角度上结合中村修二的成功经历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东亚教育模式
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并不了解,品史君先一句话概括:东亚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国家的顺服臣民,而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它是模仿18世纪由普鲁士人发明的一种课堂管理模式。这样看来,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浪费生命的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好像还确有道理?
咱们说得通俗一点,这种教育模式就是“死记硬背”,就好像在流水线上生产东西一样,怎么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我并不思考。东亚地区有许多制造国,他们的产量是很乐观的,可为什么总是卖不出去?因为在英语方面的环节很薄弱。靠老师教的那点东西做生意?不可能的。
在这里,品史君敢保证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每个人上学时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听点:应付考试。应付考试的办法是什么?大量的训练。体力、脑力等方面,都是这样的模式。学生的好奇心、思路、创造力等都得不到激发,只会一味地复习之前的知识,只是为了获取高分。
中村修二的教育模式
在成名之后,他曾给日本孩子写了这样一封信,名为《给日本孩子的23个幸福提议》。在信的内容中,他表示孩子应该在自然中长大,在和自然的对白中成长,在自然中玩得满身是泥。在他看来,原生态环境会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这也正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
中村修二出生在一个孤岛上,当地经常会刮一些台风。每次台风过后,海滩上会有一些鱼虾海藻,让他对每件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对事物研究的专注力会慢慢提高。可现在的教育呢?且不说提供一个原生态环境,学校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大问题。
在信封结尾处,他还指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要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为主,非功利性教学为辅。兴趣的重要性品史君就不做过多赘述了,非功利性方面,比如文学、艺术等等这些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一旦孩子们深入研究,智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这样的言论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感觉到很熟悉?在很多年前就会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论。我们不是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而是为了考高分、升名校、找好工作、拿高薪而学习等等。看似是一种社会问题,其实和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品史君在这里说得难听一点,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刷题、背书、考级,搞这些还是为了给既得利益者卖命,完全失去了自我。如果家庭实力雄厚,或许还会有翻身的机会。如果没有资金的保证,然后呢?每个人的心里或许都会有答案。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