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骗局!专坑爱娃妈妈
一切为了孩子。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句话成为了孩子的紧箍咒。
如今,甚至成为了骗子“灵感的来源”。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专门针对家长的诈骗案,3名主犯因犯诈骗罪被判刑。
该团伙虚构了一个‘少儿艺术之星大赛’,以投票为名,让家长花钱刷礼物为孩子拉选票,共收益1400多万元。
涉及金额之大,人数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事情的开始,要追溯到2021年5月。
当时,盐城市某艺术培训机构负责人收到了一项比赛邀请,对方声称是“少儿艺术之星大赛”的网络赛事组委会,热情地邀请该负责人参加比赛。
为了增加说服力,对方不仅发来了制作精美的官网海报和明星视频,还承诺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网络公益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如此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很难不让人心动。
加之机构负责人也希望借比赛增加表演经历,提升机构知名度,因此没有多少犹豫就接受了邀请。此后,陆续有25个省市的多家培训机构接受了邀请,上万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之后,赛事组委会将报名孩子的作品做成链接,让家长们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拉票。
到这里为止,一切都很正常。
但很快,有家长就发现了猫腻。
按规定,每场比赛只有3天时间,而主办方将网上投票限定在800票/天的上限。也就是说,每一名学生一场比赛下来,最多只能获得2400张选票。
而与此同时,主办方“及时”开通了刷礼物通道,刷5块钱就可以获得500张选票,花钱越多选票越高。
有了刷礼物这一环节之后,比赛开始变得硝烟味十足。
为了让孩子取得一个好名次,家长们都绞尽脑汁为孩子拉票。一旦发现孩子的票数落后了,就开始层层加码,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疯狂刷礼物增加选票。
其中一场比赛,家长们刷礼物的金额就高达13万元。
活动历时8个多月,主办方一共开展了2500多场比赛,共收益1400多万元。
有人说:“靠花钱刷礼物拉票,一看就知道有问题。”
“这些家长太盲目了,爱令智昏。”
道理说起来都懂,但实际置身其中的人,往往很难保持冷静。在那种刻意营造出的氛围感中,让人不由自主地被推着往前走。
希望给孩子更多发展机会、盼望孩子出类拔萃的愿望,让家长们被蒙蔽了双眼。
而类似以培养孩子艺术技能为名、实诈骗之实的案例,远远不止这一例。
今年8月,广州不少电视台,都收到了家长的投诉。
很多家长反映,在逛街的时候,有人拿着摄像机和麦克风采访小朋友,说是某档少儿栏目,正在进行少儿节目的海选。
这些人佩戴着工作证,麦克风上贴有某某电视台节目的标识,声称自己是某某少儿栏目的工作人员海选小演员,随机采访孩子几个简单的问题。
等孩子回答完问题后,这些工作人员就大夸特夸孩子活泼机灵可爱,有艺术天赋,是颗好苗子,值得好好培养。
还夸孩子长得好看,并且邀请家长带孩子去指定的公司地址试镜。
有家长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加了小演员选拔,还交了19800元给机构。
费用包含影视技能指导、节目及影视策划、食宿、制作、包装、宣传、推广费用等。
但是,后续的课程培训,所有内容都没有视频或相关资料反馈给家长。有家长诉苦:孩子去上了7节演员培训课,但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而不久之后,就有报导称,这些外出采访和自称编导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暑期兼职的大学生,并非自称的什么电视台员工,而他们的任务,就是邀约儿童和家长到商业机构参加“试镜”。
机构培训他们专业的话术,要求每个人完成20个任务量。而接受调查时,他们都完全没有侵权这一意识,只是为了2000+元的工资和实习证明。
有记者为了摸清情况,假装自己是应聘的,来到某大楼的一个少儿节目组应聘编导。
对方告诉他,这栋大楼里有多个不同的少儿节目组,均采用类似海选的模式。编导的目的就是让小朋友和家长来这里,目的就是让他交钱,让小朋友参加他们的节目。
还说:“我们所有后期谈单的导师,做这行三年到五年起步,功底非常强。”
无论表面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实际目的就是一个:骗家长交钱。
“100%上镜,100%播出。”
2019年暑假,一家长被某机构的一句承诺吸引,当场交付了13000元,为孩子签约了某机构的系列微电影拍摄项目。
然而微电影杀青之后,演艺公司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播出日期。
转眼大半年过去,合同都已经到期了,电影还是杳无音讯。
最后,家长们没等来电影播放的那一天,只等到一个“片子丢了”的通知。
原因是:他们把片子承包给了第三方来制作,由于停电,拍摄的9部微电影中的4部影片的母片已经全部丢失,而其他影片,则用一个视频网站链接草草交待。
家长们蒙了。
“它给了我们每个小朋友一个梦想,不管多辛苦只求一个结果,没想到他们竟然用这样的方式,把梦想无情地毁掉了。”
参与拍摄的6个孩子的家长气愤不已,把这家演艺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全额退款。
而演艺公司拒不退款。
理由是:第三方把母片丢失属“不可抗力”,而其他几部电影已经“播出”。
还大言不惭地说:我们上面是说100%播出,每个人对“播出”这个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承诺在电视台播出,那我们就是违约的。
但这个播出就是在平台上播出,在群里播出,它也是属于“播出”的这个范围。”
不过,狡辩无用,法律自有公道。
2019年5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判决,判定演艺公司退还全款。
但事实证明,入坑容易出坑难。
能维权成功的实属幸运,更多的家长遭遇的是培训机构人去楼空、维权无门的困境。
深圳一位王先生,和女儿在逛商场的时候,被某公司“星探”看中,然后邀请试镜。
在对方巧舌如簧的鼓动下,王先生缴纳了6800元的培训费,并帮女儿选择了3门课程:分别是T台、主持和影视表演。
然而不久后,王先生就发现,女儿实际上课的质量和上课环境,和当初对方描绘和承诺的效果相差很大。
女儿说,平时上课,老师就是教她模特步,也就是猫步。
前期上的七八节课,全部都是走猫步,其它两门课程压根没有上过。
而上课场所也相当杂乱。
孩子说,课室的沙发上经常放置着很多一次性杯子,没有喝完的水杯里面烟头四散。
当时,双方合同约定是一共给孩子安排60课时,但实际上孩子只上了8节课,之后再也没有安排课程。
和王先生同一时期报名该公司的刘女士,也帮女儿参加了这家公司的剧组选角活动,在双方签署的合同中,对方承诺会提供某微电影的试镜。
对方称,刘女士女儿的角色是特约角色,费用19800元,可以进剧组3次。
但是,直到这部微电影已经杀青,这家公司仍然未兑现承诺。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女士发现,当时承诺给女儿试镜的微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就杀青了,却仍在招募小演员拍摄角色。
刘女士崩溃了:选的角色人家戏都已经杀青了,怎么可能兑现?
事情曝光后,有不少像王先生和刘女士一样给孩子报名参加了这家公司培训的家长接受了采访。
他们说:当时之所以报名这家机构 ,就是该公司宣称和多家电视台有合作,并且承诺会安排孩子参加电视台的海选试镜,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
之后,有家长一怒之下,向深圳市消委会进行投诉。
消委会介入调查后,发现该公司和宣传中的电视台并没有合作关系。
80多位家长表示强烈不满,要求退费,而对方则以各种奇葩理由推托。甚至还破罐子破摔:你把我送进派出所了,把我带到法院去了,能干啥吗?
此后,直接玩起了失踪游戏,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有记者前往这家公司,在来不及收拾走的垃圾当中,发现了工作人员遗漏的“话术单”,上面详细说明了搭讪方法和话术。
以及面对客户的不同提问时,应该如何作答的套路。
比如:员工打电话,必须表明是某某电视台或某某剧组身份,增加说服力。并且强调给孩子安排的海选和试镜都是免费的,即使选上了,也不收一分钱。
并且,在与家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绝对不能提到费用,要打消家长的顾虑和警惕,引导家长一步步入局。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某员工的笔记本上,不仅详细记录着家长的联系方式、还有家长汽车品牌、甚至工作情况,以此来判断客户的经济水平。
还有关于员工的奖惩细则:
来访5个以下客户罚款100元;来访12个奖励200元,来访越多奖励越多。
赤裸裸的行骗。
除了艺术培训班,这些年针对孩子的各种骗局,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比如2021年,有花都的李女士报料称,当地有培训机构开班传授“透视神功”。
称孩子蒙上眼睛,就能“遥感”图片上的数字、蒙眼拼魔方等,该机构表示,只需要花13000元,并且保证学完40课时后,就能拥有超能力。
李女士的母亲交了好几千元,要弟弟参加课程,哪怕家人朋友劝她,她也不听,还说孩子达不到效果,是因为还未达到“境界”。
后来,花都区教育局介入后回复,该公司属于科技类别,不具备向教育局申请办学许可证的基本条件。
2020年,郑州某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名为“育龙凤启智装备”的神奇产品,声称孩子每天戴耳机听50分钟后,再戴上眼置,仅凭听和闻就可以识别出卡片上的图片,长期佩戴可以达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效果。
记者亲自试验后才发现,其实眼置下有小洞,可以看到卡片上的图片,根本不是商家鼓吹的什么神奇功效。
还有重庆有商家推出一款价值3990元的耳机,说戴上耳机后人的大脑就会得到开发,还有蒙眼透视识字功能。
一位颜女士买了后发现,戴上眼置后,透过鼻子旁的一道缝隙,外面的情况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类似这种打着“启智”标签忽悠学生和家长的“神器”,不在少数。
为什么这种明明漏洞百出的招数,却能屡屡得手?
其实,就是戳中了家长望子成龙、把孩子成才的希望寄托于产品神效的痛点。
而孩子们呢?为了取悦用心良苦的家长,明明戴上眼置就识破了骗局,却“看破而不说破”,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
所谓“神通”,不过闹剧一场。
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一句台词:“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展翅高飞。”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当我们学会等一朵花开,等一阵风来,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骗子们终将无所遁形。
——End——
本文作者 | 南瓜先生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