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于心—胸闷,血瘀于肝—胁痛,血瘀于肺—咳血,5个方法可解

2019-10-10     大国医说

我们知道,血在身体内流动的,如果血行迟缓不畅,瘀阻在哪里,哪里就要出事。

比如瘀阻在肺,就会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会胸闷、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会胁痛;

瘀阻在女性胞宫,就会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

瘀阻在肢体,就会局部肿痛、青紫;

瘀阻在脉络,就会半身不遂等。

......

对于导致血瘀的原因,黄元御是这么说的:“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又是温气虚衰,肝木郁陷,这跟气积的根源是一样的呀,那岂不是用达郁汤来治疗就可以了?这样真的可行吗?莫急,等我们深入了解血瘀后,自然就会知道答案。

血藏于肝,由肾水化生而来。

以肝为干,血脉为枝,构成了人体整个血液网,如同一棵大树。因此我们暂将以下的内容称之为大树理论。血藏于肝,经血脉流向其他脏腑和经络。肝是血的源头,肝的状况决定了血的质量和流动情况,所以血的问题从肝治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血病的根源在于肝,但要注意的是血发生病变的地方不一定就在肝,整棵大树都有可能,而平常是病在树枝,若病在树干则已是危症。

因为肝木不能升达,温气无法疏散,血脉和其他脏腑中的血凝瘀而不行所以出现面色黧黑、舌紫唇暗、肌肤干枯等血瘀症状。血瘀基本上不会发生在肝里,所以即使木气下陷化热,血该瘀还是会瘀。事实上血瘀要是发生在肝,会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肝主藏血,全身的血皆由肝所灌注,如果连肝都发生了血瘀,全身的血会停滞不行,病人必不久于人世。此时得急用回阳救逆的四逆汤,瞬间提供强大的木气和火气,化了肝中的瘀血后,人才有一线生机。

血瘀一般只发生在经络里,而其原因仍旧是温气衰损,所以治疗得以补肝升脾为核心。这与气积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气积发生在树干(肝),而血瘀发生在树枝(经络),所以治疗血瘀还得兼疏经通络以除经络中的瘀血。

我们根据血瘀的位置来看下如何解决。

瘀阻在肺,心

表现: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阻在窍

表现:头痛昏晕,或耳聋,脱发,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治则:活血通窍。

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瘀阻在肝

表现:膈下瘀血蓄积;或腹中胁下有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瘀阻在女性胞宫

表现: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治则: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瘀阻在肢体

表现: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治则: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瘀血,是中医学所认识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子。感染、发热、出血、寒冷、长期的精神刺激特别是精神抑郁、外伤、久病等均能导致气血不调,形成瘀血。

“久病入络,瘀阻其中”,因此古人倡久病怪病从瘀论治,在具体过程中还需详细辩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2ZPt20BMH2_cNUgd6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