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要问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我大概的回答就是———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
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
这也是广受欢迎的纪录片《人生果实》中,一对平凡的日本夫妇在乡下的平凡日子。同时这也是一部触及人生本质的绝佳好片,“缓慢而坚定地生长”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纪录片,它既是指对瓜果蔬菜铺以枯叶施肥的生长,也是指人生就个是循序渐进,不紧不慢的过程。孜孜不倦地去活,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让人于平凡琐碎中体悟到人生的美好。
纪录片电影《人生果实》(也译作《积存时间的生活》),由新闻工作出身的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搭档制作人阿武野胜彦进行拍摄,由日本影后树木希林担任旁白,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5的展现日本现代陶渊明式夫妇的生活纪录片。
影片主人公是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他们生活在在日本爱知县春日井市高藏寺新村的一个小庭院里,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
片中的老先生叫津端修一,片中年龄90岁;片中的老太太叫津端英子,片中年龄87岁,他们已经在这生活了40多年。
而在60多年前的一天,东大帆船队队长修一带着队员来到英子的城市,参加体育比赛。
和队员们一块儿到开酒坊的英子家借宿,于是两人就这样相识和相爱了。
但他们没有举办婚礼,结婚后家里也不富裕。
那时修一月薪4万,可修一看上了70万的帆船,而英子一点也没想过阻止他,只说,那我们想想办法。
于是她偷偷当掉家用,衣服,为修一完成了心愿。
这一生诸多坎坷,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无奈与愁苦,反而让他们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和热爱生活。
后来,修一担任了日本住宅公团首席建筑师,在60年代时就提出保留树林为风开道的方案,希望能够倡导“自然共生”的理念,却因为当时优先经济发展的政策而被搁置。
所以他选择离开城市,回到田园去实践自己的理念。
他买了地皮,带着英子来到了这里,亲手为她搭起了田园小院、开辟了菜园果园。
这座小院,是修一先生仿照他尊敬的建筑家——安托宁·雷蒙德“与自然共生”的风格建造而成。周围树木环绕,田间里有70种蔬菜、50种果子,樱桃、柿子、栗子、土豆、黄瓜应有尽有。
而这种对生活积极的喜悦,充满了他们整个生活当中。
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可爱之处,让我感觉人生美好,不过如此。正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言“家应该是生活的百宝箱”,而这座他们生活的小院就是他们家的百宝箱。
修一先生是个内敛有趣的人,虽然他从没开口对太太英子说过我爱你,但所有的爱意全在行动里。
他会做很多黄色的牌子,放在植物旁,标注果蔬的种类,并标明收获的月份。
如果是还没开花结果的植物,他会在牌子上写“敬请期待”;如果是太太喜欢吃的果蔬,他会在牌子上写“给英子”;甚至他还在田间放了一小盆水,牌子上写着“小鸟用水”。怕太太受伤,默默在危险的地方挂上牌子,写着“会疼哦”。
另外,修一先生还在门口的牌子上画了两个卡通小人,代表他们夫妇。
修一先生说,“她对我而言,是最好的女朋友”。这是一位90岁老人最质朴最动人的情话。
而太太英子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修一先生把小院料理得妥妥当当,然后为先生烹制各种爱吃的食物,对于英子太太来说,修一先生给予的评价“好吃”就是最大的满足。
还有英子太太会帮修一先生剪头发,修一先生会给英子太太拍照片。
两人用行动诠释了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看似平淡、琐碎的日常,总能令人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两个老人共同合作完成的,就这样不紧不慢,孜孜不倦。
修一先生说:“好的生活不是用钱买的,而是花时间经营出来的。我们都是以‘越来越美丽的人生’为目标,一路走过来的。”
但他们也不老是腻在一起,他们也有各自的活动与空间,因为英子太太觉得,伴侣之间一定要留有缝隙,而修一先生还制作了很多留言板,可以写下对彼此的意见。
修一先生有每天都要写10封这样的明信片的习惯;也有很多只是通过书信往来,但从未真正见过面的朋友。
明信片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这样积极鼓励的话语,字旁边还有涂鸦。
另外他有一个航海的梦想,书房空间里挂着航海物,架子上也有自己搭建的帆船模型。
也会因为觉得塑料制品不舒服,亲自动手花时间为孙女搭建小巧玲珑的木质娃娃屋。
而英子太太会将自家种的果蔬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布丁,羊羹,可乐饼,草莓蛋糕,中肥的金枪鱼”等等,几乎都是修一爱吃的美食。
在进入收获的季节时,英子太太会把收获的果实收集起来,精心打包寄给亲朋好友分享。
从始至终,他们相敬如宾,日子是恬淡的,却因小院而变得有趣。一日三餐,日影长短。
从年轻时到年迈,英子太太总是甜甜的笑着,用自己的所有去陪伴并且鼓励修一先生,与修一先生一起成长。
所以,两人越是认真生活,生活就会越好。
就像英子太太说的:女孩子是不能没有笑容的。
这是一部很真实感人的纪录片,电影从春天拍到春天,四季轮换,周而复始,没有波澜的日常生活,只有两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制造着生活中的小浪漫,细心料理着庭院里的果蔬,春耕夏养、秋收冬藏,用满满的爱精心呵护着生活中细微的美好,认真而又平凡地生活。
两人已携手走过65个春秋,他们用一生的时间为我们诠释来生活和爱情的真谛。从1975年到2015年,他们在这里生活了40年。而家里煮汤的砂锅也用了40年,每年都收获颇丰的樱桃树也长了40年。
夫妻俩活了一辈子都是那么朝气,也没糊涂,丝毫没有暮气霭霭的感觉,真难得。
多希望他们的年华也能像这小院的四季更迭一般,周而复始,永远没有终点。
然而在拍摄中的某天,90岁的修一先生在田地里拔完草后午睡午休时,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
修一先生临终前还无偿为一家精神病院做了设计方案。
对于一些商业建筑、政府工程的工作邀请,他一律拒绝:“我年事已高,请找年轻的设计师来为你们工作吧。”但对于公益性质的、没有报酬、无人问津的设计工作,他却愿意伸出援手。
他在笔记中写到,“比起金钱,人更重要”,“只要还活着,就想要尽力做到最好。”真是勤奋的一生。
最后送别修一先生的时候,太太英子努力微笑着说:“不可以哭,至少要做到这一点。”
她拍着修一先生的胸口,轻轻地说,“我努力活下去,我会加油的,等我生命到尽头变成骨灰时,我们一起同游南太平洋,等我到那时,说好了哦。”
可是后来,英子太太又喃喃自语,“我一个人,今后要怎么过完剩下的年月。”看着不禁让人泪目。
和爱的人在一起每一日过得都是春天,但你不在了,往后的每一个日子都是黯淡失色的。
全片85分钟,平实地将亲情、爱情、生活、死亡呈现在观众面前。
而纪录片中的英子太太在修一先生走后的第三年夏天也已经离开了,消息直到2019年才对外公布。
和修一先生一样,英子太太也活到了九十岁。
去世前,她常常跟女儿说,“我不能让你爸爸等太久。”
女儿就回她,“他就在附近,不远,你不用担心。”
看完感觉人生的路,步履不停 ,但片中的那些温馨和美好,永远也不会逝去。就像制片人说的:只有珍惜死亡,才更珍惜活着的现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