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之前,在离岸汇率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最低跌破了7.34,如果再继续往下跌,就有可能突破去年10月末的最低点7.37。
不过人民币并没有继续下跌,反而开始出现了上涨,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的离岸汇率已经回到了7.29,最高时甚至回到了7.28,短短的两天多的时间内上涨达到了700点。
其中一个原因是央行可能终于出手了,通过在海外市场上回收人民币,减少人民币的供应量,大幅度的增加了海外机构试图做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逆转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本周人民币还会迎来更大的利好,那就是金砖峰会正式召开,将进一步讨论去美元化,人民币代替美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金砖国家组织尽管成员数量较少,但目前有超过40个国家希望能加入金砖组织。
分析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希望在加入金砖后,能够使用新的金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
新的金砖货币被认为是一种多边结算工具,有望减少对美元等传统储备货币的依赖,提高国际贸易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加入金砖国家组织,参与到新的货币结算体系中,以增强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预计在本月即将召开的金砖峰会上,金砖国家扩容和推动新货币结算体系将成为两大重要议题。扩大金砖国家组织的成员数量可以更好地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同时,推动新的货币结算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降低全球贸易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金砖国家组织的新货币结算体系的推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无法一蹴而就。
所以在此之前很有可能使用成熟的货币和成熟的结算体系作为过渡。
由于巴西和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已经使用人民币为主,而印度在向俄罗斯购买原油时也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因此在未推出“金砖元”之前,以人民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很有可能成为金砖组织的共识。
与此同时,中国的CIPS体系已经运作多年,也有可能作为金砖组织内部的结算体系继续使用。
最近我国海关公布了一组新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7个月,与金砖组织其他几个国家的贸易总额进一步的增长了超过19%。
这是在去年全年增长17%的基础上,再度增长19%。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进口,这说明金砖国家对我国的产品需求强劲,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产品在金砖国家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这些数据也反映了我国外贸结构的多元化趋势。
过去,我国对外贸易主要依赖美国市场或其他单一市场,但现在,随着对金砖国家贸易的增长,我国外贸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对某一市场过度依赖。
这样的多元化有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降低了对单一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逐渐增加,金砖国家组织内部的去美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这对美元的地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意味着在结算方式上更多地采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一步推动了金砖国家对美元地位的挑战。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