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技术,谁来做主? | 社会科学报

2023-09-09   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教育与技术,谁来做主? | 社会科学报

教育与技术,谁来做主? | 社会科学报

海外观点

在过去20年里,学习者、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广泛采用了数字技术工具,但过多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应用容易忽略教育本身的意义。202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Tool on Whose Terms),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原文:教育反思:别让数字技术喧宾夺主

编译 | 毛心怡

图片 |网络

教育公平:

技术的获取差异巨大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曾为那些因地理位置遥远、资源有限而难以入学的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可能,使他们获得教育资源、优质的教育内容及受过良好培训的教师。19世纪,美国用书信的方式为妇女和其他无法获得正式教育的人提供远程学习。20世纪中叶,书信教育在法国被广泛采用,为患有长期疾病的儿童提供学习机会。中国也曾在高等教育中采用书信教育模式。

如今,获得数字技术成了教育权利的一部分。但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甚至是学校之间,获得电力和相关设备的情况存在着极大不平等。2021年,全球近9%的人口没有电力接入——这一情况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村地区最为严重,那里有超过70%的人无法获得电力。全球范围内,有近四分之一的小学没有电力。2018年一项针对柬埔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缅甸、尼泊尔和尼日尔的研究指出,只有31%的学校接入了电网,但仅有16%的学校有持续不断的电力供应,还有9%的学校没有电网。在这些国家中,小学阶段计算机的使用比例只有47%,初中阶段为62%,高中阶段为76%。

此外,互联网接入是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互联网接入在国家间同样存在不平等。2022年,全球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使用互联网。截至2021年末,全球只有55%的人口拥有移动宽带接入。尽管全球各国都在致力于覆盖移动宽带网络,但仍有32亿人无法享受互联网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只有近40%的小学、50%的初中和65%的高中接入了互联网。印度只有14%的公立学校接入了互联网,但53%的私立学校拥有互联网连接。

那么,教育技术是否被正确应用?在美国,教育软件许可证的平均使用率只有33%,有98%的教育软件许可证仅被小规模使用。根据教育技术基因组(EdTech Genome)项目的数据,约7000个教学工具中,有近85%属于“不适合使用”,或者是“被错误使用”。在美国最受欢迎的100个教育技术工具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符合美国“使每位学生成功”法案的要求。一项针对美国17个州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在采用教育技术之前会要求查看同行评审的数据。在英国进行的一项审查发现,仅有7%的教育技术公司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且只有12%进行了第三方认证。

因此,政府需要安装电力和电信基础设施,确保技术获得适当维护,确保互联网连接。而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适合背景的、质量良好的设备,以及与国家课程相一致的配套软件。

教育质量:

技术带来多方面复杂影响

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概念——它包括充足的资源、优质的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以及个人的学习成果。但教育质量还应该包括社会成果。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容器,还需要能够将知识用于帮助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数字技术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育质量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一些人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创造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活跃学生体验,同时提供模拟情景,帮助学生扩展知识之间的联系。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数字技术更倾向于支持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减少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情况进行社会化和学习的机会。新技术在克服限制、为困难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学生不断增加的屏幕使用时间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有关。同时,不充分的监管也会导致学生的数据被用于商业目的,帮助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

提高教育效率可能是数字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最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被认为能够减少学生和教师在琐碎任务上所花的时间,将这些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活动。然而,教育技术并不仅仅是替代教育资源那么简单。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此外,教育技术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生产者上。它可以是专业生产的,也可以是用户生成的,与任何复杂的系统一样,每一种教育技术工具都涉及不同的基础设施、设计、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一些高收入国家,教育技术被认为改善了教学。根据《美国2018年国际计算机和信息素养研究网络报告的结果》,12个参与调研的教育系统中有近87%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有助于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定制化学习,78%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协作。在美国,2019—202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代表赞成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并认为这能帮助学生以独立自主的方式进行学习。

然而,技术在教育中所能产生的优势和潜力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教学实践已经出现了实质性转变。许多在课堂中致力于推广技术使用的人认为,教育技术是解决所有教育问题的方法,但技术并不可能解决那些阻止学习者获得基本技能的系统性、根本性问题。许多教师、学校工作人员、学生和父母并没有准备好应对技术在教育领域内所带来的改变,因此教育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尚有待时日。

同时,技术所带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可能会促进高度的个人主义,从而破坏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合作和公民参与。此外,技术所带来的学习应用程序也可能会转移学习者的注意力——在谷歌应用商店和苹果应用商店中,有几乎四分之一被标记为教育类的应用程序其实没有包含任何明确的学习内容。教育技术公司也许会有选择性地呈现数据——它们可能只呈现支持自己产品的数据,而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数据。

教育管理:

尚需数据整合和质量监测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着重于效率和效果。教育改革包括增加学校资质、设定目标和基于结果的绩效管理,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收入国家引用数据、统计和信息的政策数量增加了13倍,中高收入国家增加了9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增加了5倍。然而,全球只有54%的国家拥有一套独特的学生身份识别机制,而这一数据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仅有22%。

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困难在于数据整合。2019年,马来西亚整合了12个主要数据系统,并计划在2023年年底通过单一数据平台实现完全整合。2019年,新西兰政府开始建立“全国学习者仓库和数据交换”,通过云数据储存信息,但由于网络安全问题,这一部署在2021年被暂停。此外,地理信息系统也有助于解决教育系统中基础设施和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爱尔兰政府通过将地理空间数据与教育数据连接起来,为规划新学校的地理位置提供参考。

技术还带来全新的教育评估系统——基于计算机的评估和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已经取代了许多纸质评估,它降低了考试管理的成本,提高了测量质量,并提供了快速而高效的评分机制。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考试和测评转向线上,对在线作弊检测和监考工具的需求也在增加。虽然目前已有一部分工具可以实现在线作弊检测,但这些工具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其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依然有待分析。我们对这些技术的质量评估、有效性分析、成本效益的了解也知之甚少。

总体而言,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支持平等和包容方面具有潜力,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经济实惠的教育方式,同时提高教学和学习基本技能的质量。数字技术还可以支持管理并提高效率,帮助处理更大量的教育数据。但在将技术彻底运用到教育中之前,社会是否对教育技术提出了正确的问题?人们是否在寻求其益处的同时,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技术也可能带来排斥,增大教育的不平等性,给一部分学生带来害处。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审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基本价值,更好地保护受教育者权益。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68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宋献琪

拓展阅读

见地 | 教学科研活动不应与教育目标分离

人与机 | 记忆、知识与生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