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场关于青春的话题
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
青春华章
如何写在祖国大地上?
每位青年都有自己的回答
左右滑动查看
不同的答案汇聚在一起
交织出绚丽动人的青春色彩
那么,轨道青年又在用
怎样的青春色彩
描绘属于他们的炫彩华章呢?
在成都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深深印在成都人民心中——2005年12月28日,随着第一锹土挖下,成都轨道交通开启了漫漫征途。
当画面转到现在,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推进——在建工地上,轨道建设者一遍遍查验着施工细节,用脚步丈量着建设中的新线。
不同时代的两种青春画面交织,蓝色的工装、奋斗的身影,铸造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
自2005年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以来,每一处工地上,活跃着轨道建设者们蓝色的身影,是他们用夙兴夜寐、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青春之笔,书写着成都轨道交通发展的传奇。
力破成都不适宜修地铁的论断,轨道建设者们先后攻克高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高瓦斯隧道施工等行业技术难题,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各线路工程建设,建设强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
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轨道建设者们持续优化线网规划,加快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及市域(郊)铁路11线345公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24个TOD项目实施,扎实推动成渝双核联动联建,以实绩实效争当成德眉资同城化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排头兵!
轨道交通是城市的动脉,一头连着绿色低碳出行,一头串起城市幸福生活。
“我和家人日常出行都首选成都地铁。地铁列车很准时,让我们可以‘卡点乘车’;工作人员服务很热情,为乘客带来良好的出行体验。”在市民邹先生看来,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温暖细致的出行服务,让更多人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也让绿色低碳出行成为新的风尚。
作为城市绿色出行的见证者、推动者,十余年来,轨道人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织密线网、周行八方,让“人畅其行”变为“人享其行”。
在几十公里固定隧道里往复辗转、手指口呼;反复练习操作,直至手心长出老茧;主动请缨,肩负起车队女司机的培训工作……中国工会十八大四川代表、四川省劳模“90后”藏族地铁女司机肖芳,10余年里扎根平凡的一线,守护百万乘客平安出行。
“作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司机和劳模代表,要始终初心如磐,锤炼技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广大轨道职工,持续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更加优质的运营服务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肖芳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她参加工会十八大的参会体会。
言语并不华丽,但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轨道青年的价值理念;她奋斗的身影,是千千万万轨道人以平凡造就非凡的一个缩影。
安全运营4700余天,践行“人民地铁为人民”的理念,调度员、电客车司机用分分秒秒的安全驻守,站务员用时时刻刻的用心服务,维保人用不舍昼夜的精检细修,筑牢市民乘客的每一次出行。
“高低位服务窗口”“同站过街”“车厢分区控温”等507项惠民措施;网络列车运行图兑现率达100%,网络列车准点率达99.99%,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压缩到2分钟……不断刷新的纪录,不断提升的服务品质,是轨道人以青春书写科学、高效服务城市和人民的轨道华章!
今年7月,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2023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上,成都轨道集团一次性揽下七项大奖。
红彤彤的成绩单背后,是成都轨道集团高质量推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的探索实践;是轨道人坚定追寻梦想,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让梦想照进现实的炙热青春。
在位于文家车辆段的智能生产调度中心,一面长约7米的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井井有条地排列显示在各功能区域。作为成都轨道交通运维的“智能管理中枢”,该项目实现了“场景可看、数据可见、语音可通、信息可循”的智能化管理,已在成都轨道交通全线网投入应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成都市28个重点产业链以及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轨道交通产业是成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当前,轨道青年充分发扬拼劲、闯劲,研究产业发展趋势、搭建产业协作平台,主导车辆空调西部区域总部等14个“专精特新”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年轻就要敢想敢闯,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也愿做“红花”,用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谱写成都轨道产业发展新篇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丰收的热闹景象,常常带给人们希望。在简阳兴隆村充满希望的丰收之色中,少不了“菌子书记”李航的青春与付出。
蘑菇不出菇,他急忙连麦农业专家“在线问诊”;菌菇没市场,他不仅摆摊销售,还通过抖音、朋友圈等平台亲自“带货”……2021年7月,李航由成都轨道集团派驻到简阳市兴隆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为更好发展产业、带领村民振兴乡村,他决定带领村民一起引进种植赤松茸,并通过一步步积累,带来兴隆村迎来菌子丰收。
驻村两年,李航与村两委协同合作,协调各项资金超千万元,全力推动兴隆村发展,接续打造500亩“水韵兴隆”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培育“生态柴火鸡”“劳动实践基地”等特色农旅品牌,推动“水韵兴隆”入选抖音“成都市动植物园好评榜单”,实现园区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构建“春食菌、夏赏荷、秋观花、冬摘橘”四季产业,打造“兴隆赤松茸”等“兴隆+”特色农产品牌。构建教育帮扶体系,建立兴隆村首个慈善微基金并设立“轨道筑梦”奖学金,开展“走出乡村看世界”“暑期有爱三下乡”等活动,为兴隆村学子争取奖助学金、学习物资11万元。
2016年至2023年,从“草帽书记”,到“草莓书记”,再到“菌子书记”……4名优秀轨道青年先后前往对口帮扶村,播种下致富、希望的“种子”,帮助当地村民收获幸福美好生活。
未来,成都轨道集团党委将继续扛牢国企社会责任,持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在发展中不断总结示范建设经验,接续打造示范典型标杆,推动乡村振兴开花结果。
愿以寸心寄华夏
且将岁月赠山河
在成都轨道集团
还有无数热血青年
他们用奋斗诠释青春使命
用热血谱写青春华章
以青春“小我”书写强国“大我”
是他们用勤劳双手耕耘希望
用青春为城市发展勾勒蓝图
是他们用炽热激情浇筑未来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点赞,青年
点赞,青春
编辑 | 廖小川
校对︱木 木
责编︱皮 蛋
往期推荐
01
这个车站每天在忙啥?
02
地铁上还有这些“显眼包”神器?
03
拼了!这些在建项目进度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