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卖菜卖水果的农村老人,看着很可怜,其实背后套路很多

2019-09-26     君清三农

虽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的也越来越讲究,但食品的安全问题却也越发多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开始怀念农村从前的农家肥小菜和瓜果, 觉得这些蔬菜瓜果哪怕有些小瑕疵也不打紧,最重要的是天然健康。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的街道边出现了很多农村老人,带着菜篮子兜售各种农产品。

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农村老人大老远将自家种的农产品带进城不容易,再加上这些蔬菜也都是他们自己种植的,质量一定比大棚种出来的好,所以遇到了总是纷纷购买。可随着卖菜老人越来越多,这个群体背后的猫腻也就逐渐显露了出来,消费者们开始发现了其中的很多套路!

就拿卖菜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篮子里装的菜品和数量都不多,有客人来的时候总是对顾客说这是自家种植的,吃不完才拿出来卖。不过也有细心的客人发现,这些蔬菜被码的很整齐,且根部包扎的非常工整,装蔬菜的塑料袋也是菜市场里的一次性袋子,更加稀奇的是老人说只在这里卖一两天,可生意好了以后天天都来,根本不像是自家地里多出来的菜,反而像每天去批发市场进过来卖的!

除了蔬菜以外,卖土鸡蛋的老人也有自己的路数。现在人们对土产品非常热爱,仿佛只有农村的土特产才最有营养价值。看中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一些农村的大爷大妈们就想了一个方法,从大型养鸡场批发饲料鸡蛋,带回家以后在这些鸡蛋的表面抹些泥土和杂草,伪装成土鸡蛋,在集市上销售,单价可比普通的饲料鸡蛋高出很多!不过这个套路现在已经逐渐被消费者发现,很少有人再上当。

农产品可以做手脚,秤盘也一样可以。有些老人称菜用的称看起来有些年头,给人的感觉很放心,但不少人却会在秤盘和秤砣上做手脚,短斤少两的现象经常发生。现在很多消费者都是年轻人,很少有人回家还会再过称,哪怕过称以后发现斤两缺少了,也没有几个人真的会去和老人家计较,因此街头短斤少两的现象越发严重。

有的老人不在农产品上搞花样,就在销售路数上搞花样。有位网友就讲述了自己被强买强卖的经历,有一回大冬天经过路边,看到一位老大爷在卖甘蔗,就上前去问价。老人很热情,看到有人过来立刻截了一则甘蔗削好皮递过去让他尝尝甜度。就在这位网友吃甘蔗的时候,老人已经手脚麻利的开始取出后面的甘蔗削皮砍断,迅速装进袋子里。网友吃了老人的甘蔗,又不好意思说不要,只得买了两根回家。

正因为有了以上种种例子,很多原本淳朴的农村老人如今留给人们的印象也变得复杂起来。不过这些也许只是个例,毕竟我国农民这么多,总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并不能代表其他正经做生意的菜农也是如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xWPbm0BJleJMoPMVqX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