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昨天的小随写了《奇葩说》的一期节目内容——博物馆失火,救画还是救猫?
限于篇幅,没有太过展开,今天再补充一下。
救画还是救猫,其实是一个经典的“道德窘境”问题,之所以称为窘境,就是进退两难的表现。
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存在瑕疵和遗憾,也会违背某种伦理。
最有名的“道德窘境”问题,是“电车难题”:
一辆失控的火车,到了岔路口,一边是5个人,一边是1个人。如果放任不管,将撞死那5个人。
此时你正好站在一个按钮旁边,操作一下,火车便会改变方向,撞死那1个人。此时,你按还是不按?
救猫还是救画问题,是“电车难题”的另一种说法。
其实,你怎样做,都有其必然的逻辑,也代表了某种主义。
1. 功利主义:救画
不介入道德判断,只量化考虑价值。所以,5个人的命大于1个人的命,因此,可以按下那个按钮。
同理,名画比猫更有价值,所以救画。
当然,这种伦理的瑕疵是,只在乎短期目标,忽略了长期目标,以及因此付出的代价。
因为,按照这种伦理,等于是少数人一定要服从多数人。那么少数人为多数人的献身,也变得合理了。
所以,失去道德的理性,是挺可怕的。
2. 权利主义:救猫
与功利理论针锋相对的,就是权利主义。这个主义的奠基人,是著名哲学家康德。
康德认为,人生而平等,拥有自然的、不证自明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不能以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
从博爱的角度来讲,猫也拥有这种生命权。因此你不能以画代表更多人的利益为由,而剥夺猫的生命权。
将猫换成1个人就更能说明这种关系了。如果牺牲1个人,可以拯救那幅名画,我们要不要这样做?
权利主义的维护者的答案,是不能这么做。包括电车问题,他们认为牺牲那1个人是不对的。
他们还举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例子:医院有5个快要死去的病人,需要换5个器官。
这时新来一个病人,正好可以提供这5个器官,那么要不要杀死这个新病人?
这么一看,你就知道康德在讲什么了。所以,在这个框架之下,一定是救猫。
只是医院这个例子是有瑕疵的,你能不能看出来?请在留言区告诉我。
3. 伦理直觉主义:救猫
这个主义很简单,它是说,在危险时刻,人很难周全地思考。
但是人都有同理心,往往会根据直觉做出正确的选择。
救猫还是救画?如果大火蔓延,你一定不会考虑太多,猫咪的嚎叫会激活你的镜像神经元,你会下意识地抱起它,跑出火场。
所以,在这个主义之下,救猫是没有问题的。
4. 自然主义:救画
哲学家尼采是这个主义的支持者。他认为在一些复杂情况下,人不应该扮演上帝,去改变一些事情的发生。
既然,火车失控,就要撞向那5个人,说明这段铁轨是危险的,本不该有人站在那里。而这5个人却偏偏出现在那里,因此他们自己要承担这个责任和承认这个宿命。
凭什么要让火车去撞向那个无辜的人呢?所以,此时不插手最好。
根据这个逻辑,名画出现在博物馆是正常的,猫出现在博物馆是不正常的,所以,猫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况且,画没有脚根本不可能逃离现场,而猫还有一线生机,这时候理所应当要救画了。
你看,道德窘境如此难解,用各种主义来分析,还是打了个平手。所以,救猫还是救画,你自己看着办即可。
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23天。
-END-
每日一图
屋顶 ——摄于2019年11月12日
本文作者: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扩展链接,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