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理论: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更好吃?

2019-12-10   壹创新商学


大概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尝试了我人生的第一次烹饪,炒了一盘泥鳅,泥鳅也是我自己去河里抓来的。那时候还是用的土灶,也没有很多的调料,更谈不上什么高超的手艺。但是那次,我却觉得无比美味,破天荒的吃了三碗饭。我献宝似的跟妈妈说:我炒的这个泥鳅很好吃,但是我妈尝了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有点咸。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精心准备的早餐,自己用心血搭建的玩偶,自己努力完成的一件事情……不管在他人眼中成果如何,但是自己总觉得非常的美好。这个就是鸡蛋理论。

什么是鸡蛋理论呢?是指人在目标对象上付出劳动和情感越多,人们越会高估目标对象的价值,越不容易放弃。

就像名著《要塞》里说的那样: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所以,一段亲密的关系同样体现了鸡蛋理论。



鸡蛋理论来源于一家专门生产蛋糕粉企业的一次营销事件。该企业不断的改良蛋糕粉的配方,让用户非常简单的就可以烘培出美味的蛋糕,但是市场销量一直低迷。这时候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就给出建议,将配方中的蛋黄去掉。玩过烘培中的人都知道,去掉蛋黄,想要做出美味的蛋糕无疑增加了难度,但是却让客户体验到了挑战的感觉,他们在蛋糕上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宜家是将鸡蛋理论运用得最直观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当顾客在宜家购买产品,必须自己依照说明书将家具组装起来,成就感油然而生,也让顾客记住了宜家这个品牌。

让用户参与具体环节,留30%的工作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他心中镀上光环,这件东西是通过我的参与完成的,从而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