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的第二回合较量正式开始。
上场的选手分别是:
王宝强赌上所有的《八角笼中》;
追光动画十周年的野心之作《长安三万里》;
颇具黑马潜质的《茶啊二中》;
还有代表“好莱坞动作大片”最后的荣光的——
《碟中谍7》
1
先说我自己的第一观影感受:
这已经是今年看到的第三部分上下集的电影了。
还好,完成度比前两个系列做得要好,起码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收尾。
自从第四部开始标榜玩命大场面之后,每一部都会有一场让人手心出汗的特技表演。
这一部的摩托跳崖、低空开伞由于看过制作特辑,等看成片的时候反而没有了那种震撼力。
而且比我想象中要短。
反而中段罗马飙车那一段比较符合我的胃口。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飙车,《速激10》出来挨打,你看你拍得的是个啥?
新加入的女角色“美队女友”海莉戏份比我想象中要多,跟阿汤哥的化学反应意外地还不错。
这就导致了前作出场过的伊尔莎和白寡妇的戏份被严重压缩。
更没想到的是,剧情中段竟然猝不及防地发刀?
这还有复活的可能吗?等等,这不是速激系列,那应该就是不可能了。
这一部有太多细节和彩蛋致敬《碟中谍1》,新入坑的观众估计无感,但系列老粉应该会心生感慨。
最后的火车大战,比跳伞的那场有意思,又回到那种传统的谍战片的复古风格。
阿汤哥一直在坚守着那种古典英雄主义,到了这一部越发的浓烈。
文戏占比在这一部里相当之大,大段大段解释性的台词疯狂考验我的智商。
新瓶装旧酒,套路还是个套路。
看了这么多年的好莱坞电影,“拯救世界”“英雄宿命”这些命题已经很难让我产生代入感了。
看着银幕里持续奔跑的阿汤哥,27年岁月流转,从青春年华到稍显老态(西蒙佩吉老得更加让人心疼)。
他早已和伊森这个角色高度融合,守护着好莱坞动作电影最后的荣光。
多少还是有点感动的。
目前,《碟中谍7》豆瓣率先开分,8.4,现在下降了0.1,为8.3。
位列系列口碑第二名。
然而,首日票房跟这个口碑完全不成正比。
2
《碟中谍7》上映第一天,按照以往的惯例,理应可以拿一个日票房冠军。
但是,这个剧本并没有如期出现。
现在的剧本是:
《八角笼中》重返日票房冠军。
白天《长安三万里》力压《碟中谍7》成日亚。《碟中谍7》靠黄金场扳回一城,但威胁不了《八角笼中》的冠军位置。
这不是一个乐观的信号。
作为对比,《碟中谍6》上映于2018年,首日票房高达1.6亿。
这样的开局,才能让《碟中谍6》最终的票房达到12.45亿。
这个成绩,是系列在内地票房的最高纪录。
自2002年《碟中谍2》在国内上映后,该系列便从未缺席过国内院线。
《碟中谍2》由吴宇森执导,于当年取得了2500万元的票房成绩。
2006年,《碟中谍3》上映,在国内市场取得了8120万元的票房成绩。
票房差不多翻了四倍。
2012年,《碟中谍4》上映,是让该系列真正起飞的一部。
阿汤哥徒手攀爬迪拜高塔,让这部电影在当年火出了圈。
票房大幅提高,在国内市场豪取6.72亿元的豪华战绩。
成功把系列带进了“亿元俱乐部”。
《碟中谍4》也被许多影迷认为是系列中最好的一部。
2015年,《碟中谍5》上映,票房继续稳步上涨,达到8.68亿。
位列年度票房榜第11位。
《碟中谍6》的辉煌战绩,是好莱坞大片在内地最后疯狂的一个缩影。
那一年的票房榜前十位,好莱坞大片占了四部,分别是:
《复仇者联盟3》(23.9亿)、《毒液》(18.7亿)、《海王》(18.52亿)、《侏罗纪世界2》(16.95亿)。
《碟中谍6》这样的票房都得排到15名。
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成了好莱坞大片在内地的票房天花板(42.48亿)。
中国电影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票仓,好莱坞厂商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在这个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而然,一切的一切,在疫情之后,全都变了。
进入2023年,好莱坞大片集体失宠。
上一部扑一部。
曾经,变形金刚、漫威、速度与激情,是好莱坞在内地票房的三大顶流IP。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变形金刚》是唯一的拿了不止一次内地全年年冠的进口片系列( 2007,2011,2014三次全年年冠 )。
是曾经内地当之无愧的好莱坞王者,更是在2014年超越了《阿凡达》成为了内地进口片影史冠军。
但也正是从《变形金刚4》开始,这个系列就开始由盛转衰。
在2015年被《速度与激情7》取代。
《速度与激情7》因为戏外保罗的离世,加上主题曲《See You Again》的情绪加持,票房直接冲到了24.26亿。成为2015年的进口片票房冠军。
《速度与激情8》最终票房26.7亿,刷新了系列进口片票房的新高。
然而,好景不长。
《速度与激情9》口碑扑街,票房比第八部缩水了近一半,只有13.92亿。
《速度与激情10》连“十亿门槛”都够不着,只有9.83亿。
曾经《速8》一天破3亿也不是什么新闻,现在《速10》3天破了2亿,片方就迫不及待地发海报庆祝。
熟悉的剧情,在漫威身上又上演了一遍。
《复联4》拿下内地进口影史总冠军后,漫威也迅速堕落,而且衰的比两位前辈还快。
《蚁人3》2.72亿,本来是作为MCU第五阶段的打头炮,现在却成了炮灰。
《银河护卫队3》豆瓣评分高达8.4分,票房6.06亿。
全部没有达到漫威的预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好莱坞在内地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3
可以看出,好莱坞的顶级IP今年在内地算是全折了。
在同行衬托下,《碟中谍7》俨然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大片在内地的最后尊严。
一个系列出到第7部,三部评分7分以上,四部评分8分以上。
口碑有目共睹。
在数字特效泛滥,绿幕抠图拍摄成为主流的当下。
阿汤哥仍然坚持不用替身完成所有危险动作,用最传统的、最古典的方式把肉体感官的真实体验传递给观众,以此抵抗好莱坞的数字浪潮。
这样的孤勇者,当然值得尊敬。
我也认为《碟中谍7》是一部不应该在大银幕上错过的电影。
但是,票房基本盘还是得看路人。
影迷可以永远相信阿汤哥,但普通观众可能已经不再相信好莱坞大片。
经过这几年的洗礼,尤其今年上半年,很多人已经被好莱坞电影的敷衍给恶心坏了。
经济下行,消费欲望变低,使得观众在选择电影的时候,变得比以往更加谨慎。
而不思进取的好莱坞,还在批量生产糟粕。
差不多的套路,差不多的剧情,差不多的特效,差不多的主题。
政治正确的矫枉过正,意识形态的粗暴糅杂。
使得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滤镜逐渐消失。
碟中谍这个IP,在国内的影响力,和漫威相比,算是“小众”。
但这个系列之前几部都有上映国内,怎么也有所积累,但上映第一天日冠都守不住,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好莱坞顶级大制作 + 几乎同步北美上映 + 口碑上佳 + 暑期档。
Buff叠满之下,并没有对票房起到十分巨大的提振作用。
前有《八角笼中》《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热度未退。
后有暑期巨制《封神第一部》和《超能一家人》来势汹汹。
《碟中谍7》能不能成为今年内地首部破10亿的好莱坞大片,现在看还真的不好说。
在阿汤哥的老家北美,《碟中谍7》同样面临巨大的考验。
虽然提前夜场票房收获700万美元,超过《碟中谍6》的600万周四提前夜场票房,创造《碟中谍》系列最佳提前夜场票房成绩。
不过考虑到高达2.9亿美元制作成本,《碟中谍7》要想实现收支平衡,需要在周三首日和首周五天内取得更给力的表现。
不仅如此,电影下周还要面临《芭比》与《奥本海默》两位抢占特效厅的对手带来的冲击。
这一次,阿汤哥要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END
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在内地失去了魔力?
某种程度上讲,好莱坞大片和港片在内地的境况有些微妙的相似。
总是在怀念过去的辉煌,总是在抱怨现在的观众不懂欣赏。
那些电影制片厂的高管们,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那个好莱坞黄金时代,觉得只要无脑复刻十几二十年前的经典佳作就能把钱赚了。
但他们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当年的那些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像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这些懂得年轻人爱好的青年创作者,他们制作出新时代观众所能理解跟接受的作品。
当现代好莱坞变得越来越成功,并开始寻求财务稳定时,创意上的大胆尝试由此遭遇压制甚至被终结。
结果便是,新IP屈指可数,粗制滥造的续作横行无忌。
老观众意兴阑珊,不愿再为情怀买单。
当代年轻人因为选择变多,好莱坞大片不再是唯一,他们只会为质量好的电影付费。
只有资本家看了自我感动得痛哭流涕。
但是,市场永远是残酷而且诚实的。
等老本吃完之后,这个行业要想重获生命力,去跟上时代的脚步,必须不破不立。
如果做不到,等待它的只有一个下场:
半死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