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很热,院线很凉。
春节档之后,再也难见坐满观众的影厅。
如今,终于有一部电影,要点燃暑期档的第一把火。
看完点映,我确信,它有这个实力——
《独行月球》
上映首日,票房破2亿。
已经快半年没看到票房如此增长的新片了。
大有提前预定暑期档票房冠军的架势。
凭什么?
开心麻花 + 沈腾 + 马丽。
说一句这是国内喜剧片顶配,不过分吧。
沈腾和马丽,时隔七年再次以主演的身份合作。
默契依然。
就像是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夏洛和马冬梅换了一个身份,再次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泪水。
但是,我还是低估了开心麻花的野心。
原以为我点的是名为“小品电影”的甜点,结果开心麻花给我端来一盘名为“科幻喜剧”的横菜。
《流浪地球》之后,国产科幻电影的接力棒,终于有片敢接了。
01
开场15分钟,电影就把观众牢牢地锁死在座位上。
《独行月球》的故事设定在近未来。
一颗原本围绕着火星运行的小行星,脱离了火星轨道。
朝地球飞来。
全人类团结一致,集合所有资源在月球建造基地。
打算在月球发射核弹,摧毁小行星。
沈腾饰演的独孤月,是月面基地的一名维修工。
用他的话讲,自己从小到大,不论是能力还是颜值,都处于中间位置。
普普通通就是他的人设。
然而,他却有着一个不普通的梦想:
向自己的领导,基地指挥长马蓝星(马丽 饰)表达爱意。
“马蓝星,距离第一次见面已经八年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跟你表达我的心意……”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被核弹击中的小行星碎片,改变了运行轨迹,朝月球飞来。
马蓝星下令所有人紧急撤退。
独孤月因为过渡投入地创作情书,完全听不见基地的警报声。
等他反应过来后,火箭已经升空。
就他一个,被留在了月球表面。
只是,独孤月猜对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尾。
小行星碎片撞击月球,只是前菜。
其中一个大家伙,略过月球,直奔地球。
留在月球的独孤月,亲眼目睹了“行星撞地球”的世纪灾难。
庆幸的是,他活着。
不幸的是,地球毁灭了他还活着。
难以想象,信息量如此大的剧情,仅仅用了十五分钟。
而《独行月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2
独行。
意味着,电影大部分时间,都是沈腾一个人的独角戏。
而“含腾量”又是观众对于开心麻花作品质量好坏的评判标准。
这么说的话,《独行月球》应该是开心麻花所有作品中“含腾量”最高的一部。
很多观众看到沈腾,明明他什么都没有做,大家就已经开始笑了。
更别说他饰演的独孤月,接下来将要展开一场机(摆)智(烂)的月球生活。
基地上的留存的食物,足够他一个人吃到老死。
以这种方式结束一生,也算没啥遗憾了吧。
所以,就可劲儿地造呗。
用炸药炸开女神的房间,对着女神的照片假装和她一起吃烛光晚餐。
如此阴间的桥段,偏偏被沈腾演绎出来,你就能笑到肚子疼。
这样的日常,如果拍成电视剧,出多少集我都不觉得腻。
笑点的拿捏和节奏的把控,开心麻花早已驾轻就熟,这一部分发挥依然稳定。
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科幻部分的呈现。
这一部分在我进电影院前其实是没有预期的。
我一直以为科幻只是《独行月球》拿来宣传的一个噱头。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开心麻花最擅长的喜剧中。
结果便是开场十五分钟的大场面特效把我震住了。
这么多年,观众被各种好莱坞大片特效狂轰滥炸。
特效稍微马虎一点,是糊弄不了观众的。
《独行月球》的特效不说媲美好莱坞,但起码也能跟《流浪地球》持平。
比起沈腾的独角戏,我更喜欢那些瑰丽壮阔的宇宙场景。
月球飙车、太空漫步、仰望星河、眺望地球……
偌大一个宇宙,只有一个人类。
极致的孤独,也是极致的浪漫。
从未想过开心麻花对于科幻元素的呈现,竟然有如此诗意的表达。
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
第一个,独孤月带着核弹飞向巨大的陨石。
体积的差异,导致独孤月在陨石面前,渺小得像个尘埃。
对于地球而言,这一次撞击足以毁掉整个人类文明。
但对于这个宇宙而言,这只是一起最普通不过的行星撞击事件。
人类文明对于整个宇宙,根本不值一提。
开心麻花并没有通过台词刻板说教,而是通过画面的呈现,让人引起这样的思考。
第二个,核弹摧毁陨石后,那些陨石碎片群本应该围绕着月球转,最后反而围绕着地球转。
从未想象过一个拥有光环的地球会是个什么样子。
很高兴这部电影满足了我这个想象。
不过,最让人破防的,还是独孤月的那句台词:
“马蓝星,带我回家。”
03
马蓝星、独孤月,这两个角色名字其实暗藏玄机。
蓝星是蓝色星球的缩写,蓝色星球通常指代地球。
月,毫无疑问指的是月球。
地球和月球之间相隔38万公里,月球一直围绕着地球转。
正如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
月球和地球注定只能相望,而不能相守。
恰好暗合了两人的结局。
如果留在地球上的不是独孤月,又或者独孤月喜欢的不是马蓝星。
《独行月球》的故事都不可能成立。
八年前的一次擦肩而过,独孤月的心里,就为马蓝星预留了位置。
他应聘的岗位,本来已经满员。
但因为马蓝星,他愿意服从调剂,去当一名基地维修工。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向马蓝星靠近。
结果一场意外,把两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无限大。
一个在地球,一个在月球,通讯被切断。
对于独孤月来说,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阴阳相隔。
所以,他才开始了在月球的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直到确认马蓝星还活着,激起了独孤月想要重返地球的决心。
独孤月马蓝星虽然相隔38万公里,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近。
等待已久的跨球通话接通的那一刻,一句“你好”饱含太多情绪。
很多人都会夸沈腾在这场戏上的处理,富有层次感。
其实,马蓝星这个角色,难度不输独孤月。
而马丽的表演,完成度之高,颠覆了我对她以往的认知。
马蓝星刚登场给人的感觉,是不苟言笑、英姿飒爽。
这个角色,马丽没有把她当成是一个喜剧角色来演。
以往很多作品,马丽在戏里边的形象大多是操着一口东北口音,特别呱噪。
她是靠台词和肢体语言去逗笑观众。
在《独行月球》,角色设定限制了马丽不能再用这样的表演方式。
作为一个指挥官。
聪明、勇敢、强大、理智、担负责任是她的必备品质。
搞笑是不可能搞笑的。
然而,马蓝星板着脸,观众反而更想笑。
那是因为她跟周围的逗比角色形成了一个反面拉伸的效果。
她不负责直接搞笑,而是通过和其他角色的互动碰撞出一些喜剧效果。
这其实算是马丽走出自己舒适圈的一个尝试。
电影的两处“电车难题”剧情,最终选择权都落在了马蓝星手里。
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人类的希望。
第一次是撤退,她看到了赶不上火箭的独孤月。
这里如果她迟疑了,或者命令折返去救独孤月的话,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权衡再三,她只能视而不见。
第二次是独孤月牺牲自己拯救全人类。
经过了长时间的地月沟通,她明白了独孤月的心意,也清楚独孤月的能力。
有这么一个人,默默爱慕自己八年。
内心说一点波澜都没有,怕是不太可能。
而现在这个人,决定牺牲自己拯救地球。
于情于理,马蓝星都不希望是这样的结局。
但眼下就只有这么一个选择。
如果这个时候,她稍微妇人之仁一点,人类的结局恐怕都要改写。
最后,任务成功,全场欢腾。
只有马蓝星眼里强忍着泪水,这一幕让人鼻子一算。
到这里,马蓝星这个角色一下就丰富立体了。
穿上制服,她是行动果敢,雷厉风行的指挥官。
私底下,她也有内心柔软、心怀愧疚的一面。
马丽把一个酷飒女强人内心柔软细腻的一面演绎得生动又动人。
我们的国产影视作品,长期把女性角色花瓶化、工具化、边缘化。
马蓝星这样的女性角色,才是当下国产影视作品最需要的。
妇女能顶半边天。
承认女性比自己优秀,这不丢人。
七年河东,七年河西。
在《夏洛特烦恼》里还是马丽狂追的沈腾。
现在到了《独行月球》,变成了沈腾为马丽独自守候。
用马丽在采访里的话说就是:
解气。
END
换以前,要是有人跟我说,他看“开心麻花电影”哭了,我一定觉得他多少有点大病。
但看完《独行月球》,发现被打脸的是我。
这一次的开心麻花,不仅只想逗你笑,还想让你哭。
更想一脚踹开那一扇,被《上海堡垒》焊死了的国产科幻片的大门。
如今看来,它似乎没有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