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士头盔顶为啥有一个枪尖,有什么用处?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2022-01-20     生活给的温暖

原标题:古代将士头盔顶为啥有一个枪尖,有什么用处?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自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殷见证了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现今殷墟也极具考古意义,其先后出土了有字甲骨约15万片,从而产生了“甲骨学”,另外世界上最早的金属头盔也是出土于殷墟的商朝铜盔,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商朝铜盔到普遍装饰有缨枪的清朝头盔,头盔有诸多变化,而且不管怎么变,头盔的顶部肯定不是光秃秃的,总是要突出一点,那古代武将头盔为何有一个“枪尖”,到底干啥用的?古人的智慧让人折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我国自古便享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古人们不仅特别重视东西的实用性,还特别重视东西的美观,因此历朝历代都形成有它们特有的特色。

在战国时期,头盔上面则出现了马的装饰,骑兵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春秋时期则有了千骑的作战记录,战国时期,赵国为了对付骑兵强盛的诸侯国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因此大力发展骑兵。

头盔上的“马”一是反映了骑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北方地区的将士因“马”而感到自豪。

隋、唐、五代时期,头盔受胡风和佛文化影响,宋代时期就出现了笠形盔,上有红缨,清朝时期,头盔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高度,头盔上的缨枪越来越高,此时头盔不仅能够保护武将的脑袋,而且还将头盔的用处发挥到了最大。

用处之一:头盔上的“枪尖”可做支架

行军万里,出兵打仗,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餐具的,而头盔也可以装不少东西,将士们舟车劳顿,就可以就地取材,将头盔当成锅使用,盛水、盛食物等,并且将头盔倒立过来,盔上的枪尖插入土中,然后在下面点火,烧水煮饭也是可以的。

用处之二:缨枪能让将军更快分辨士兵的状态

士气昂扬的时候,士兵们头盔上的红缨就会随风飘扬,如果士气颓靡不振,那么红缨就会低垂,另外士兵们也可通过红缨了解到局势,随机应变,士气高涨时向前进攻,颓靡不振就不轻举妄动,等待指令,另外头盔上的装饰物也可让士兵以及将军分辨敌方、友方。

用处之三:缓冲保护结构

金属头盔虽能很好的保护头部,同时对脑部也存在有威胁,如果兵器直接击向了头盔的盔体,就算没有掉脑袋,也得脑震荡,于是突出的枪尖便可缓冲敌人的力道,更有效的保护了自己的脑袋。

用处之四:头盔上的缨枪是备用武器

长枪是最为常见的武器,普通士兵必备,但不可能每支长枪的枪杆都是金属做的,基本是木材,那么也就容易砍断,失去了前面的金属枪尖,长枪的威力也就减少了许多,在这个时候,士兵便摘下头盔上的枪尖,然后套入木杆中,就仍然是完整的长枪,继续战斗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f78ef549b0f403c3127754d09e708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