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德军抓到苏军政委直接枪毙?这张经典照片的人,几分钟后被杀

2022-02-07     生活给的温暖

原标题:为何德军抓到苏军政委直接枪毙?这张经典照片的人,几分钟后被杀

文/快哉风

战斗结束后,德军气势汹汹站到苏军俘虏面前:“谁是政委?”“我是政委。”那个苏军政委随即被德军拖出来,没有多说一句话,举枪射死。

图:俄国电影《布列斯特要塞》剧照

二战电影中,无论苏联影片还是德国影片,这个细节都惊人一致:德军只要抓到苏军政委,立刻就地枪毙。电影如此,现实也是如此。

图: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剧照

为什么德军对苏军政委如此恨之入骨?

苏联军队中的政委,起源于十月革命。为了改造旧军队,“红军之父”托洛斯基在全军各级设立政治委员,即苏维埃在军队基层的代表,负责对士兵的思想改造,维持他们的忠诚度。此后,在对抗白军和协约国的一系列战争中,政委制度被证明非常有效,无数旧士兵思想觉悟明显提高,英勇的投入战斗。

图:苏联红军政委的装备

后来,政委制度一度取消,但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节节溃败,士气低迷。于是,苏军再次恢复了政委和配套的政治指导员制度,重振了士气。

一方面,政委是铁血无情的。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绝对不许后退一步!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而政委则是担任督战的军官,对撤退士兵绝不心慈手软。

图: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剧照

另一方面,政委是英勇无畏的。军事上,政委相当于“第二指挥官”,他们的级别和徽章通常与指挥官平级,大多数时间奋战在第一线。最残酷的激战中,政委往往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

图:二战爱好者扮演的政委

下面这张照片,是苏联在二战中的标志性照片之一。照片中的阿列克谢·叶廖缅科,苏军第18集团军步兵4师第220团的政委,1942年7月12日,他在乌克兰一个村庄的战斗中,第一个跃出散兵坑,高举TT-33手枪率兵向德军阵地发起反攻。这张照片是战争摄影师抓拍的——拍完这张照片后几分钟,叶廖缅科就被德军炮火击中牺牲。

图:二战最经典的照片之一

正因为政委对苏军战斗力的巨大监督和鼓舞能力,德军恨之入骨,将政委妖魔化。德国高层曾下达命令,政委不是军人,而是搞红色宣传的共产主义者,抓到后没有战俘待遇,直接枪决。

反过来,苏军对抓获的德军也一样无情,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抓到后立即枪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8a5d7aa7c6ea890b9445f661c32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