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事件频发,教孩子严守“7不要”,远离“夏季头号杀手”

一到暑假,孩子们开始放飞自我,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安全隐患。大暑已过,高温来袭,许多地方气温达到35度以上,局部地区甚至高达40度左右。随着气温的上升,为了缓解酷暑带来的炎热,许多人都会选择到海边、河流、小溪等地游泳消暑。殊不知,游泳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甚至还会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事实上,溺水事故一直是危害中小学生安全的“头号杀手”。数据显示,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致死原因。我国每年有5.7万余人溺水死亡,其中0至14岁的就占56.58%,远高于交通事故和失足跌落的意外伤害,而每年七八月份是儿童溺水高发季。一到夏暑,溺水事故就会成为避不开的沉重话题。

溺水事故为什么“防不胜防”?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学校、家长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可溺水事故还是防不胜防。通过发现相关数据发现:儿童溺亡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留守儿童是溺亡事件的“重灾区”。是学校监管不严,还是家长监督不力?留守儿童溺水事件频繁发生,究竟是谁之过?

1、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单调。

相比城市的孩子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留守儿童多生活单调,加之天气炎热,孩子们在水塘中玩耍就成了暑期生活的一部分。在暑假期间适逢雨季,这些坑塘大部分积满了水,积水深度难以预测。而且,这些危险水域没有设置任何防护措施和警示标识,许多孩子不顾危险依然在水中嬉闹。

2、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安全无保障。

城市拥有众多经营规范的游泳池,配有救生员等,而农村孩子想要消暑,大多是三五成群去一些无人管理的小水塘、水库游泳嬉水,危险系数大大增加,安全没有保障。加上地处偏远,一旦发生事故,救援力量短时间内很难迅速到达现场。

3、父母外出打工,老人监管不到位。

溺亡事故大多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老师管理的时段。农村的现状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老人往往缺乏安全意识,对孩子的监管常常不到位。而且年迈力衰的老人即使寸步不离孩子,也难盯住孩子戏水。各位家长要特别谨慎,不管有多忙,都要时刻把孩子的安全教育放到首位。

预防溺水,教孩子严守“7不要”

儿童暑期溺水难题并非无解,关键是能否在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减少儿童暑期溺水风险的关键环节,除了儿童自身外,还在于学校、家长和设施防护,只有每个环节的力量增强了,整体安全效能就能体现出来,才能减少悲剧发生。业内人士认为,预防溺水事故需要家长、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可在现实中,农村基础设施差,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解决的,暑假期间,孩子根本不在学校和老师的监管范围内。所以,让孩子远离溺水危险,除了学校与家长加强监护外,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不要到不明水域“野游”。

天气炎热,很多人选择游泳清凉一下,一些自认为水性好的人就跑到野外游泳,其实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尤其是未成年人。夏季多雨,主汛期来临,水库、河道、塘坝、渠道蓄水增加,危险加剧。

7月14日,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发生一起溺亡事故,造成一名大人、四名孩子溺亡。四个孩子全都是小学生,其中一个孩子过生日,两家人聚在一起。7月14日晚,该年轻女子带着4个孩子到附近河边玩,没想到滑入河滩边一个水坑内,5人全部遇难。

该事件中,河岸边水浅但不远处就有约落差几米的坑,该河段原本有采砂场,疑似采砂造成深坑。暑期不要“野游”,尤其是在晚上!想游泳时,最好到正规的游泳馆。

另外,孩子们要避免去水库主干渠游泳,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渠道、堤坝等),避免到污染严重、水质差的水域游泳。

2、不要对水情不熟就贸然下水。

为了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在对水情不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贸然下水,否则极易造成生命危险。

7月12日中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名4岁女孩在家长陪同下到大顶子山温泉室外水世界漂流池游玩,游到吸水口附近,身体和腿部被吸水口吸入,头部置于水中,造成溺水。

该事件中现场的水位并不高,大约有一米左右,水流也并不急。但是事发地有水泵吸水,导致孩子被吸到了水底,头部卡在了排水口的栅栏中,后来排水口电源被断,孩子才被救了上来,身上都是伤,被送往医院抢救也没救回来。排水口看似不起眼,但具有巨大杀伤力,就算是一头牛也会被吸住。

汛期河道涨落无常,危险陷阱防不胜防!一些河流湖泊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情复杂,深浅不一,有些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就可能发生意外。

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尤其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如果不了解水下情况,不要跳水或扎猛子,因为可能水浅或有石块突出,造成碰伤或更严重的伤害。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在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脚下的鹅卵石,以防滑倒。

3、不要到无安全措施的水域游泳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农田灌溉、客货航运等基本功能,也为沿岸居民提供宝贵的水资源。长期以来,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就近取水、在河中嬉戏玩耍。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游泳往往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

我的老家在陕南的一个被称为“太极城”的小县城。虽然行政划分属于“西北”,却有着“江南”的景致。除了汉江之外,大大小小的河流密布。全县10个乡镇,除了城关镇和另外的一个乡,剩下的8个乡镇名字全部带“水”(基本上都是以“某河镇”命名)。而那个小县城之所以被称为“太极城”,就是因为县城是被3条河环绕起来,形成了一副天然的“太极图”,县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岛”。

我上小学的学校离河边非常近,夏季到来,我们经常去河边游玩,去河里抓鱼,甚至在夏日的午后,老师还带着我们去河边上课(我们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脚伸到水里,老师也坐在河里的石头上讲课)。直到有一年,学校旁边的一户人家的10岁的男孩去河里游泳被水冲走淹死了,学校开始严禁我们去河边玩。

我上初中和高中的学校离河也非常近,特别是高中学校(就在县城),出了后门不过50米的距离就是河堤。为此,学校一直都是封闭式管理(非规定时间不能出校门),同时每天派出8个老师两班倒在河边巡逻(那些老师还被调皮的学生称为“巡河夜叉”)。高中3年(到我上高中的时候,那种管理制度已经沿用了十几年了),由于学校的严格监管,我们学校没有出现过学生溺水的事故,但县城里几乎每年都会有人溺亡的。

由于暑期,孩子们成群结伴玩耍,门口的水沟、路边的河流成了不少农村孩子游泳的去处,这些地方没人管理,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往往不能及时救援。所以,家长一定不要让孩子到无安全措施的水域游泳,避免发生溺水事故。

4、不要在危险区域游玩嬉戏

在城市里,随着城市化改造河流岸线,整治美化河道,建成了一道道景观地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不管是传统河道还是改造后的景观河道,却一直暗藏危险,近年来,在河道内失足落水的意外频发,导致纠纷不断。

我就读的高中校园后面的那条河,前几年就被改造成了滨河公园,原来的河堤被改造成了廊桥,只留下了“福禄寿喜”四道门,可以下到位于河滩上的公园里。公园的边上,临近河岸线,还有一道河堤,公园的管理人员也会随时巡逻,提醒大家在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隔离线。

然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特别是黄昏时分,到河边纳凉的人特别多,很多小孩子就会在桥上嬉戏玩耍或者追逐打闹,甚至在涨潮的时候,尝试弯腰把手伸出护栏去洗手。还有的家长还试图打捞被孩子扔到水里的衣帽玩具。这样的举动非常危险!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水渠、河流、水库、池塘等危险区域游玩嬉戏,不要到野外水域游玩抓鱼,更不要在危险地段推拉玩闹、清洗衣物、打捞物品等。

5、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

暑假里,在不少地方都能见到青少年儿童在无大人监护的情况下私自到江河里游泳戏水。十分危险,亟待家长们引起重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有水塘、小河等的农村是孩子游野泳、发生溺水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家长一定要监督好孩子,不要私自去这些场所。野外游泳毕竟和有专人管理的游泳池不一样,万一有个什么事,至少也要有个喊话的人。如果孩子一个人独自前往,由于身边没有大人照看,加上泳技不佳、安全意识差,意外发生后不懂得如何自救,很容易发生溺亡的事故,造成家庭悲剧!家长平时一定要严厉地告诫孩子,不要单独去这些危险的地方,如果想游泳,爸爸妈妈会带你去,满足孩子对水的好奇。

相比较野外游泳,游泳馆相对安全一些,,一定要在家长或者其他成年人的陪同下再去,有人在旁边,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游乐前也要了解各水池的池水深浅,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滑倒摔伤、碰伤、喝水和溺水;服从场内工作人员指挥。要知道不守规矩,甚至不服从管理,极容易为安全埋下隐患。家长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最好穿上救生衣,避免沉到水下。

另外,城市里有的小区周边有喷泉等清水平台,家长平时要留意是否有防护措施,包括周边是否有防滑措施、护栏的高度是否能防止孩子翻过去,如不到位应督促相关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6、不要在不恰当的时段下水游泳

据民警分析,溺水事件呈现出几个共同点:

事发地点主要在城乡接合部以及乡镇、农村地区的偏僻河道和池塘中,一般经过的行人、车辆都比较少;

落水者多为未成年人、年轻人和自救能力差的老年人,很多人本身不善于游泳,又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在水里洗澡、嬉戏、游玩时碰到复杂的水情,导致溺水身亡;

溺水高发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及傍晚前后。

所以,游泳也是要挑时段的,家长一定要叮嘱孩子,不要在不恰当的时段下水游泳。

第一,避免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游泳。如:正午暴晒期间、高温季节、天气多变时刻等,雷雨天坚决不下水,防止被雷击。避免雨中、雨后在河道、湖塘、井池边行走,避免雨中单独过桥(渠道、堤坝等)。

第二,过饱过饥或过度疲劳时不下水。最好是饭后一小时活动。除了对身体不好之外,还容易引起抽筋,这个在水里尤其是户外水域还是要尽量避免。游泳前要做适当的热身活动,以防抽筋。

第三,大汗淋漓时坚决不下水。运动完排汗量大,排汗毛孔越大,这时不能一下子浸入凉水中,否则寒气注入,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所以天热时,不可大汗淋漓下水,可先喝点冷饮,降低一下体温,汗落一下再下水。

7、不要冒失救援他人。

夏季游泳的人增多,溺水事件也不断发生,且有不少是因救人而溺水的。会游泳的人不一定会救人。千万不要认为同伴落水,自己不跳下去救,就是不讲义气,不够朋友。一般情况下,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游泳技术普通的人,不要直接跳入水中施救,否则连施救者也会有生命危险。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才是救援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帮助同伴。

孩子年龄比较小,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切勿自己下水救人。当发现有人溺水,救人者切记一个原则:不可正面施救。如果被对方给抱住而脱身不得,估计两个沉得更快;所以若没有学过水上救生技术,不可冒然下水救人,应大声呼叫“有人溺水”,请求支援。同时积极寻找救生设备,如:游泳圈、皮球、木头、竹竿子等等做岸上施救。

生命绝非儿戏,请珍爱生命!同时,请各位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尽量监督好孩子不去河边戏水。如遇不慎溺水,请保持冷静,并寻求周边群众帮助,紧急情况请第一时间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