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清水无尘 编辑|欣欣
01
同学汤如找到我的时候,我被她的形象吓了一大跳。只见她眼睛肿肿的,额头还淤青了一块,一看就知道伤的不轻。
不等我开口,汤如就自嘲般地主动说起了事情的经过:上个星期天,汤如再一次被她妈拉去相亲。可能是身体不舒服,也可能本身就对相亲比较排斥,汤如一直兴致不高。
特别是当汤如看到那个油腻的相亲对象,一边摸着肥肥的啤酒肚,一边剔着黄玉米粒似的牙齿居高临下的看着她时,汤如更是反感到了极点。她不是反感二婚男人,她是实在受不了对方就因为有两个小钱,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所以,当媒人事后问起汤如对“油腻二婚男”的印象时,汤如委婉的说了一句不合适。
可这句“不合适”,却彻底激怒了汤如的母亲。她们刚到家,汤如的母亲就疯了般的拿起门口的扫把。
一边往汤如头上招呼,一边嘴里骂着“你都35岁了,还不找个人嫁了,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里搁。你不要脸,我和你弟弟弟媳妇们还要脸呢”。
02
汤如是在被母亲打了之后,当天下午走的。不过走之前,她也对她母亲说了狠话“嫌我没结婚丢脸,那我以后不回来就是了。反正我对你们已经没有了价值,你们就当我死了好了。”
汤如怎么也想不明白,她只不过是大龄没结婚而已,怎么就成了全家的耻辱了?
说起汤如,我的很多同学们都在背后为她不值。想当年我们一起上高中的时候,汤如成绩好形象佳,曾是很多男同学心里的爱慕对象。
可汤如最终还是在高二下学期退学了,因为她父亲意外去世后,她妈妈立马就让她退学打工补贴家用。
对于退学,汤如其实是能理解的。毕竟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要读书。就算母亲不提出退学,她自己也会考虑家里的实际情况,出门打工的。
03
可以不夸张的说,汤如的两个弟弟之所以能上高中,上大专,很大程度是靠汤如打工寄回来的钱供着的。
听汤如说,她刚去深圳打工时,为了能多挣点钱,经常一整天都不敢喝一口水。因为她是做计件工作的,喝水容易上厕所耽误时间,所以她就干脆不喝水。为此汤如还落下了尿道感染的毛病。
到过年了,别的工友都是提着大包小包,欢欢喜喜的回家过年。而汤如的妈妈,为了让汤如省几百块钱的路费,头三年都让汤如别回家,好留在厂里挣加班费。
25岁之后,汤如先后也谈了两个男朋友,可她母亲每次都说让她迟点再找。至少也得等两个弟弟大专毕业有了工作,再考虑自己的婚事。
可等汤如的两个弟弟都毕业了,汤如的母亲口风又变了。她要求汤如必须先帮两个弟弟成家再找,理由是女孩一百岁都有人要,而男孩条件差就找不到对象了。
04
这几年,汤如的两个弟弟都先后结了婚有了孩子。而汤如也辞了深圳的工作,回到省城上班,准备好好享受一下亲情的温暖,再把终身大事解决掉。
可让汤如没想到的是,老家早没有了她的位置。原先家里盖房子的时候,汤如是有一个房间的。可现在,那房间早被小侄女霸占了。
就像这次因为疫情影响,汤如不得不留在了老家,跟小侄女挤在一张床上。
有时汤如跟小侄女聊天,小丫头总是会天真无邪的问汤如“大姑,你怎么还不结婚啊,怎么还跟我抢床睡啊。我妈说,女人老了就不值钱了。”
而汤如的母亲更是因为村里人的询问,动不动把气撒在汤如身上。有时说着说着就骂骂咧咧起来,仿佛汤如成了她的耻辱一般。这次汤如母亲之所以动手打汤如,估计也是因为汤如相了几次亲都没成功,彻底引发了母亲的怒火。
05
其实我知道汤如内心是极度渴望家庭,渴望婚姻的。有时我们聊着聊着,她就说羡慕我们这些,早结婚的有老公有孩子陪着。
但婚姻大事,毕竟不像菜市场买菜,总要讲究缘分,讲究感觉。也希望汤如的故事,能给大家一些思考:
(1)不要把不结婚当耻辱,女人渴望婚姻是真,不随便不将就也是真。
我很喜欢电影《剩者为王》里,金士杰老师扮演的父亲说的那一段动人的独白:
“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有一天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说,爸,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
希望所有为人父母的,多给女儿一些关爱和鼓励。而不是把女儿的婚姻当成一项任务,逼着她完成。
(2)补贴娘家要有度,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时刻为自己留条后路。
我同事茵茵的原生家庭,特别不好,甚至比汤如的家里还要穷。她是家里的长女,她父母离婚后,她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茵茵也是早早就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读书的。
但茵茵特别拎得清,她只管弟弟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对于其他不合理要求一概拒绝。
同时茵茵在打工的时候,也没忘记提升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本科学历,还学习了编程技术。可以说,就算茵茵身上一分钱没有,也可以靠着一技之长过得不错。
现在茵茵家三兄妹,都过得很好。她的弟弟妹妹更是记着她的恩情,时不时送她点礼物或者节假日发个红包,一家人的关系特别融洽。
用茵茵的话说,对于家人扶上马送一程是应该的,但绝对不能大包大揽。那样牺牲了自己,被帮助的人还不一定感恩呢。
(3)自己的事情自己要有规划,要把幸福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记得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书中说:“我们的‘自我’就像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尖针麦芒大的刺伤”。
面对爱情,面对婚姻,我们与其被动等待。倒不如主动出击,有规划,有步骤的争取。毕竟对于女人来说,最终还是希望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人爱有人疼。
愿每个女人,都能自我救赎,把幸福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也希望为人父母的,多给孩子一点支持和鼓励,而少一些苛责和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