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梅克,是突厥语对土尔扈特部族的称呼,土尔扈特部族是是西蒙古四大部族之一。卡尔梅克与蒙古族一样,也是一个游牧民族,原本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在蒙古帝国的强盛时期,卡尔梅克人归顺了蒙古,迁移到了新疆附近。
元朝灭亡之后,卡尔梅克不断受到崛起的准噶尔部族的排挤,于是离开了故土,向西迁移,来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迁移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突厥人和俄罗斯人加入。
这些民族同心协力,在伏尔加河流域开疆拓土,劳作生息,并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卡尔梅克汗国。然而,当时的沙皇俄国不断以武力向外扩张,卡尔梅克人不是沙俄的低手,被迫选择了臣服。
征服卡尔梅克之后,沙俄首先派出了大量的移民,来到卡尔梅克人世代生活的伏尔加河流域,让他们与这些沙俄移民一同生活。卡尔梅克人原本信仰的是佛教,但沙俄却强迫他们放弃自己信仰的佛教,强迫他们信仰东正教。
沙俄知道卡尔梅克人骁勇善战,便将他们强征入伍,参加与奥斯曼帝国的战斗。在作战时,沙俄军队往往让卡尔梅克人首当其冲,因此而丧生的卡尔梅克人不计其数。
备受沙俄欺凌的卡尔梅克人产生了东归的念头,而且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早已习惯了四处迁移。在经过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十七万人卡尔梅克人在1771年的冬天,踏上了东归的路程。
沙俄政府得到消息之后,一面下令撤销卡尔梅克汗国,设立卡尔梅克管理处,并派出警察前去卡尔梅克的驻地维持治安;另一方面派出军队,围堵东归的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人一面赶路,一面与追上来的沙俄军队作战。当他们来到清朝边境的时候,仅剩下了不到十万人。
卡尔梅克人来进入清朝边境之后,沙俄军队不敢轻易进兵,而是选择了与清政府协商。当时在位的是乾隆皇帝,他给予沙俄的答复是:
“土尔扈特已入我界,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
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是超级大国,沙俄不敢轻易招惹,最后只好退兵。
乾隆皇帝亲自接见了卡尔梅克人的首领,并派人在新疆勘察,选出水草丰美之地,作为卡尔梅克的栖息地。自此,这一批卡尔梅克人便在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
然而,还有一部分没来得及离开的卡尔梅克人,却依然忍受着沙俄的残酷统治。为了防止他们出走,沙俄禁止他们游牧。对于那些有东归意图的首领,沙俄先是劝说,劝说无效之后,便将这些首领分别毒死。
在沙俄的铁血统治下,卡尔梅克人被牢牢束缚在沙俄境内,无法离开。如此以来,令他们对沙俄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
1773年,普加乔夫发起了推翻沙俄的起义。当起义蔓延到卡尔梅克时,沙俄政府连忙联络卡尔梅克头领,要求他们配合沙俄军队,镇压起义。但常年在遭受沙俄压迫的卡尔梅克人并没有听从命令,反而加入了起义军,与他们一起反抗沙俄军队。
起义失败之后,沙俄政府吸收了之前的教训,并没有追责,并采用“以夷制夷”的方式进行统治,他们任命卡尔梅克人为总督,并由当地人组成法庭,自行处理驻地的事务。当地的警察局长,也由卡尔梅克人担任。
另外,沙俄也取消了对佛教的禁令,允许卡尔梅克人信奉佛教,并举行相关仪式。尽管如此,卡尔梅克与沙俄的关系依然十分紧张。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很多卡尔梅克人自告奋勇,加入苏联红军,参加了反抗沙俄的战斗,并组建了骑兵团,为推翻沙皇政府建立下了不世之功。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在卡尔梅克建立了自治州,之后又改为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1943年,卡尔梅克被纳粹德军占领。为了收买人心,德军废除了斯大林的集体农庄制,将把土地分给了卡尔梅克人。此举得到了很多卡尔梅克人的赞赏,大批卡尔梅克人加入德军,参加了对苏联的战斗。
卡尔梅克的这种举动,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苏军收复卡尔梅克之后,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十二万卡尔梅克人流放到了西伯利亚等地。
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将近一半的人死在流放地或是流放途中。军中任职的卡尔梅克人,大多也都被强迫退伍。卡尔梅克内的佛像、寺庙等建筑,也全部都被破坏。
一直到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政府才允许卡尔梅克人回归故土,并于1958年恢复了卡尔梅克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