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贡献无数,而他的感情生活,平凡如水中带着一丝的无奈。他的婚姻是包办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于他而言更多的是责任。他没有选择逃避责任,而是勇敢的担负起了自己的选择。哪怕中途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最终也选择回归家庭。
季羡林的幼年是苦难的,自幼家贫令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他的成才,可以说是家庭砸锅卖铁培养出来的。而其中,付出最多的便是他的叔叔。也正是这位叔叔,一手促成了这段婚姻。
因为感恩之心,季羡林对待家庭格外的顺从,对于这位付出巨大的叔叔,更是恭顺有礼。某一日,他的叔叔对他说,为他寻了一桩亲事,女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邻居,性情温顺,实乃良配。季羡林心中纵然有着千般不愿也未曾言说,点头应允了此事。于是,在1929年,季羡林和彭德华完婚。
婚后的生活平淡如水,但真如其叔叔所言,彭德华是一个贤妻良母,她的性格温顺,从不与人争执。对待公婆十分敬重,未曾有半分懈怠,对待子女和颜悦色,悉心教导。其实,没什么不好的,唯有一点,彭德华和季羡林没有共同语言,他始终无法爱上自己的妻子。彭德华文化水平有限,和才华横溢的季羡林终归无法处于同一精神高度。
对待这段婚姻,即便有了孩子,季羡林还是觉得空虚和失落的。他的内心,还是希望有一位知他懂他的妻子同他白头偕老,可是,他也深切的知道婚姻的责任。所以,他们维持着和睦的夫妻关系,直到季羡林前往德国留学。
在德国的岁月里,季羡林暂时忘却了家中的妻儿,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内,还意外收获了一份爱情。因为学习需要,季羡林和打字员伊姆加德小姐相遇,二人在相处过程中互相吸引,季羡林的学富五车,伊姆加德的温情蜜意,都令这份感情迅速加温。那段时间,他们爱的非常深切,不分你我,这也让季羡林躁动彷徨的内心得到了短暂的安抚和平和。
爱情来了,但是季羡林没有忘记远在国内的妻儿,他要做出一个选择,一边是爱人,一边是家人,选择一方注定辜负另外一边。出于对于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季羡林痛心的斩断了同伊姆加德的情缘,回到了国内。
此后的季羡林,一直忠于婚姻,忠于自己的妻子,专心在自己的学术领域,未曾有过半点停歇。关于美丽的伊姆加德,仿若一场烟云散尽的梦,真实且遥远。他的婚姻,始于包办,对于妻子,满怀责任,即便不爱,亦不离不弃。
季羡林一生坦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是他的生活,是从最初的苦难堆砌出来后面的荣耀。他对待学术严谨且规整,严于律己。他是一位智者,寒窗苦读换取功成名就,他的艰辛无人可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品行高洁,不卑不亢,不曾沽名钓誉,只为心中信仰,他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季羡林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