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的姓氏文化很有意思,除了一些人数非常多的大姓之外,还有很多比较冷门的姓氏。有的字只是在姓氏中出现,而没有其他的实际意义,这些字往往都比较生僻,如果身边没有这个姓氏的朋友,可能很多人都不会认识这些字。
有的姓氏更是稀少,因此这样稀少姓氏的人,如果有机会遇上与自己同姓的人,那往往是要好好聊聊,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姓氏也很少见,那就是“东”,仔细想想,身边还真是很少有姓这个姓氏的朋友。那么这个姓氏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他们的身份可不简单,竟然是大明朝的皇族后裔。
在庄河,一个叫做“六吉”的屯子里,居住的人并不多。这里风景很好,人们都十分满足地经营着自己的小生活,虽然与外界接触不多,但是每当有人来到这里时,他们都非常热情地对待来人。如果你有兴趣,他们还会跟你们说说自己村子的历史。这个村子里“东”姓占了一大半,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别着急,下面我们慢慢说。
王朝更替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我们知道,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封建社会,也经历了很多朝代更迭。每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都希望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能够在自己的后代手中流转万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不惜杀掉当初跟随自己战场拼杀的兄弟,好为自己的后代打下基础。他们往往凡事都亲自处理,为的就是积攒下治国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子孙,好让他们能够一直处在封建政治的中心。
可惜即便开国者再努力,这毕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当然不可能实现。他们即便是做出再多的准备工作,也难保后世会出现一些贪图享乐、只顾着自己,而不顾及百姓的君主。这样的君主严苛对待百姓,那么百姓受到压迫之后自然会想办法反抗,于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朝代,封建社会长久以来,就是这样更替。
朱元璋也是如此,当他从一个最底层的,连饭都吃不上,自己父母都被饿死的农民起步,一步步走向政治最高峰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强大的,也是恐惧的。他的大半生都在战场上,见识到了太多的变故,他接手了一个新的王朝,知道大位来得不容易。
为了稳固起见,他虽然自己不识多少字,却请了全国最有文化的人来教导自己的儿子。他还杀掉了很多当初跟着自己的兄弟,背上杀功臣的骂名,就连刘伯温这种文臣也没能幸免。他装作豪爽的样子,宴请群臣,装醉的时候却在私下里观察这些人的反应,再偷偷地记在自己的小本上上。
就是这样做还是不能够让他心安,他还要广封自己的后人,让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处。他以为这样就不会有意外,这个国家会一直在他朱姓手中,可惜他错了。几百年后,很多问题都显露了出来,宦官逐渐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开始摆布君主;朝堂中不以治理国家为要务,反而是处处算计;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善于奉承的小人却能够拥有权势,这些都使得明朝走向灭亡。
当李自成从西门攻入的时候,大明的皇族都慌了,他们尽可能带着值钱的东西赶紧逃走,为了传承朱元璋最初的想法,保留朱姓血脉,他们决定从四个方向分别逃走。从西门走的自然是全部被杀,因为正好遇上李自成的队伍,而其他三个方向的人分别出逃,东门最为幸运,因为离叛军最远。
他们约定,为了不吸引别人注意,出了城之后便不再以“朱”为姓。为了日后好相认,便以各自逃跑的方向为姓,而前面提到的六吉屯,那里的人们之所以姓“东”,就是因为他们就是当初从东门逃出的那一支留下的后人。后来清朝逐渐获取了统治权,也就放弃了对前朝皇族的追杀,最终“东”姓就在他们逃亡的地方生存了下来。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每当大型节日,他们总会祭祀祖先。可惜的是,当初为了安全,他们毁掉了所有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祖先的思念,和坚持祖先留下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