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生性多疑,不信文官武将,为何却很信任宦官?

2023-12-28   聃者徐史也

原标题:崇祯生性多疑,不信文官武将,为何却很信任宦官?

明思宗为人多疑,这一性格表现在政治上,是对文武百官不信任。时人李清在其《三垣笔记》一书中记载说:“上(指明思宗)每阅章疏,必召皇太子同观,且语之曰:‘凡阅科道疏,须观其立意,或荐剡市恩,或救解任德,此立意处。若铺张题面,娓娓纸上者,借耳,无为所欺也。明思宗对官吏的看法既是如此之糟,那就不可能对之全心信用,于是,便转而重用身边的家奴—一宦官。他自己曾经公开承认:“文武各臣,朕未尝不用,因其蒙狗,勉用内臣耳。”

接着,明思宗又对宦官干政作了种种限制。如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命内臣俱入直,非受命不许出禁门”;二月,“谕戒廷臣结交近侍”。明思宗在这一时期约束宦官,不加重用当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他刚刚从宦官魏忠贤手中夺取了政权,为了取得朝廷大臣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便不能不反天启年间重用宦官之道而行之。但是由于他内心里不信任朝廷大臣,这种约束宦官、不加重用的局面,是不可能持久的。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进入内地骚扰,京师戒严。至此,明思宗遂因不信任百官,认为他们“不称任使”,而重新起用了宦官。十一月十日,“遣乾清宫太监王应朝监视行营”。十七日,“遣太监冯元升核军,毕,诏下户部发饷。又命太监吕直劳诸军”。十二月,以“司礼太监沈良佐、内官太监吕直(提)督九门及皇城门,司礼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

所以当时的人曾说:“上性多疑,有监视,又有视监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