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8月9日起央视开播,保定何以成为央视“常客”?

8月9日19: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保定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青春篇”将在央视CCTV-3频道播出。此次音乐盛会不仅汇集了韦唯、齐豫、颜人中等歌手、乐队的精彩演出,钱红、庞伟、范晔等多位保定籍世界冠军将参与其中,曾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鸟巢”用希腊语演唱开幕式歌曲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也将再次登上央视舞台,共同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音乐盛宴。

从驴肉火烧、牛肉罩饼等特色美食,到《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三餐四季》,再到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频频出现在央视的镜头之下,为何保定能够成为央视节目青睐的“常客”?又是什么独特魅力让保定在短时间内迅速“出圈”?

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

特色美食全网“出圈”:“驴肉火烧才是保定的名片”

2月4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央视综合频道制作的大型美食文旅季播节目《三餐四季》走进河北保定,主持人撒贝宁、演员蔡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等嘉宾,共同寻味古城保定的美食文化,将驴肉火烧、炒代蟹、抓炒鱼、牛肉罩饼、李鸿章烩菜等特色美食推向全国观众的视野。节目中,李敬泽更是直言:“驴火才是保定的名片”。

央视《三餐四季》栏目

《三餐四季》栏目在央视的播出,让保定特色美食全网“出圈”,“河北保定上央视了”“撒贝宁对保定羊汤爱不释手”等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在同城榜更是保持实时第一名,吸引全国游客纷纷打卡保定美食。

随着保定美食频登社交媒体的网络热搜榜,也吸引了众多网络红人纷纷加入推广行列,如千万粉丝级别博主“房琪kiki”“特别乌啦啦”,百万粉丝级别博主“逛吃小猪猪”“东北大个”等,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应,向更多的人介绍保定的美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地道的驴肉火烧等特色美食。

保定部分特色美食

随之而来更是引发了“五一”期间的旅游热潮,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出现“为一道菜,奔一座城”的现象,期间火车票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保定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多家驴肉火烧店门前排起了长队,其中外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加,甚至有外国游客。据保定日报统计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保定西大街游客量达40.03万人次,较2023年激增265.33%。易县恋乡·太行水镇、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曲阳北岳庙接待游客分别为27.9万、11.2万、5.2万、1.61万,分别增幅为137.27%、131%、90.4%、43.75%。中国联通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国内跨市深度游客量前30的城市中,保定列第14位,平均每日净流入用户数38.6万,成为这个假期河北人气最高的城市。

音乐+美食:央视助力保定文旅融合

保定不仅有着令人垂涎的美食,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7月2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以“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音乐滋养锦绣大地”为主题,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

这场盛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音乐人的参与,还巧妙地结合了当地的美食文化,他们纷纷表示,“来到保定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其中,歌手张星特表示“保定就是旅游攻略本身”;歌手邓泽鸣称“我第一个给朋友推荐驴肉火烧”;歌手张尕怂用保定方言赞美“保定真不赖呆”。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品尝到了地道的保定风味。

据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保定市文旅局)官方微信“保定文化旅游”显示,为迎接第13个中国旅游日的到来,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保定的独特魅力,保定结合自身文旅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及活动,如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旅游助老、助残、公益性文艺演出、公共文化场馆扩大开放等。此外,据保定日报报道,五一期间,为助力家乡文旅事业发展,西大街瞻岳文创推出了由“驴火”钥匙扣、冰箱贴、抱枕和文创扇子组成的“驴火四件套”;保定甜品店也“上大招”,复刻地标建筑物“京畿之门”、古莲花池“临漪亭”、大慈阁、直隶总督署、“驴肉火烧”等,将保定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

保定文化旅游部门趁热打铁,保定市文旅局与保定市商务局联手实力宠粉,推出“保定乡村音乐大会驴火美食季”活动。活动自7月15日起正式启动,将持续至10月15日,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融合美食、音乐与文化的夏日盛宴。活动美食秘籍“乡村音乐大会,音乐美食结对。驴火配咖啡,兔排刘伶醉……美食尽头在保定,天若有情天亦老,吃货相逢要趁早”一度成为保定美食攻略被广泛传播。

保定乡村音乐大会驴火美食季

“爆火”背后:千年古城文化底蕴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保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小雅·天保》一文,为“保佑安定”之意,可谓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与向往。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WWF低碳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诞生了荆轲、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等一批历史名人。

在央视节目《非遗里的中国》中,展示了定窑瓷器、常山战鼓、易水砚、千年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等宝贵的文化遗产。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

保定还是著名的文学之城,作为清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最高学府——莲池书院,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保定作家群在此形成和发展。其中,著名作家莫言就曾在这里汲取灵感,创作出多部深入人心的作品。而铁凝,这位中国文坛的杰出女性,虽生于北京,但其成长与创作生涯却与保定这片文学沃土紧密相连:她从保定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1975至1979年间,她在博野县插队,后在原保定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工作,最终成长为中国文联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今年6月,保定成功举办了“莲池文学周”,这一盛事不仅邀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等文学巨擘,更让保定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使这座古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再度攀升。

保定,四季景异,春赏白洋淀,夏游野三坡,秋观易水湖,冬登白石山,皆成央视镜头下的风景名胜。

从“爆红”到“长红” 保定持续打造城市IP

保定文旅的“出圈”,不仅是城市深厚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魅力展现,更是“政府主导、文旅牵头、多部门配合、全市参与”的结果。

保定市委、市政府自2020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和规划,如“11258”总体战略和“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五个保定”的目标,特别是“文化保定”和“山水保定”的建设,为保定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启动的“博物馆之城”项目,以及2023年强调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都显示出保定市委、市政府对文旅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持续的投入和创新,保定的文旅吸引力不断提升。

古莲花池

此外,保定提炼“和美保定”品牌,融合千年文脉,创新文旅产品。随着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保定正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体验,打造智慧旅游景区,让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亲身体验保定的历史场景和文化遗产。同时,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沉浸式剧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程等,为保定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圈。

在此期间,保定市文旅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出文旅活动和惠民举措,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秩序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权益;保定交警通过加强巡逻、优化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为游客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市民们热情好客,积极参与到各项文旅活动服务中,为游客提供温馨的服务体验……这些都成为保定文旅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游客游览西大街

如今,保定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在央视的镜头下,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持续“出圈”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保定也逐步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吸引着更多人来认识这座城市、走进这座城市、最终爱上这座城市。

河北青年报记者赵野 见习记者王凤涛、王露瑶